小三峽風光
早就聽說“三峽山水甲天下”,寧河山水甲三峽”。昨晚還在為夜過瞿塘峽而難過,今天卻為瀏覽小三峽而興奮不已。所謂“小三峽”,指長江支流大寧河上的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全長約五十公里。
天蒙蒙亮,還下著小雨,我們一行14人就緊跟著導游,換坐汽車從巫山縣城出發,到達大寧河口,再換乘游艇,開始了小三峽的游覽。
一進龍門峽,迎面而來的就是兩岸高聳入云的峭壁,宛若門戶,讓人頓生“蓬門今始為君開”的豪邁和愜意。望著眼前“不是夔門,勝似夔門”的龍門峽,昨晚未睹瞿塘峽的缺撼早已釋懷。除了想起“夔門天下雄”的稱譽,已是“大美無言”。小艇在細雨中航行,當我的視線由峭壁、龍門橋下移時,發現這水與“大三峽”之水判若兩人。若把大三峽渾濁泛黃的水體比作“高原黃臉婆”,“小三峽”的水體就是眉清目秀的“江南小西施”。你看,這水明凈澄澈,清藍如黛,水面飛煙隱隱,天水一色。我禁不住將手指伸入河中,立即有一股涼氣透入指尖。哇,好爽啊!
細雨迷漓中,放眼望去,隱約可見瑤姬翩躚,神女佇立。正恍惚間,導游的聲音驚醒了我。順著導游的指向,我看到左邊峭壁上有一排小石孔。原來這就是古棧道的遺址?。榻B,這些小石孔綿延300里,是迄今保存下來最長的古棧道遺址。是誰修筑的棧道?它究竟有什么用途?據傳說,當地百姓為引巫溪的鹽水到巫山,請魯班在峭壁上架一條棧道,鋪設竹管。觀音菩薩為了測試魯班的技藝,同魯班打賭。相約一夜之間,以雞叫為號,她做好一百雙鞋子,魯班鋪好棧道。當魯班鑿好石孔時,觀音的鞋子還沒做完一半。眼看觀音打賭要輸,她急忙施用法力,讓雄雞在天亮之前先叫三聲。魯班信以為真,就匆匆收工,剩下竹管未架,空留石孔。傳說盡管美麗,終究虛擬。在我看來,這些古棧道遺址正好佐證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說法。
“前面就是巴霧峽!”隨著導游小姐的提示,小艇駛入了險灘“銀窩子”。頓時,山回路轉,灘險流急,這就是可與“西陵峽”媲美的“小三峽”第二峽巴霧峽。真是天公作美。進入巴霧峽沒多久,剛才還陰雨綿綿的天氣,突然雨停霧散。開空放睛了。艄公馬上將小艇上的天蓬打開,我只覺得眼前一亮,一下子,兩岸秀美的景色奪目而來??矗瑑砂兜娜軒r,被鬼斧神工地鑿成奇形怪狀,什么馬歸南山、熊貓睨江、青蛙捕獵、觀音坐臺等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最讓我驚奇的是,前方峽口一座由右往左傾斜的山峰,一直綿延浸入峽水之中。那婀娜多姿的山崖天際線,似一位仙女正在傾身洗頭,長長的臂彎,秀美的黑發,美妙的身姿,簡直是一幅天然的巨型壁畫呀!
“懸棺!懸棺!”一陣陣喊聲把我從畫卷中拉回現實。抬眼望去,東岸絕壁千仞處有一個洞穴,洞中停放著一口黝黑的石棺,那便是神秘莫測的古代巴人懸棺。據說,巴人懸棺里還躺著一些陪葬的少女。她們是出于被迫,還是甘愿追隨主人?在世之時,她們的秀色又是怎樣的裊娜風流、顧盼神飛?真是千古風韻再難尋,只有流水伴人行。我借過望遠鏡,對著那高高在上的懸館唏噓不已。
小艇又開了一程,前方的水面突然開闊起來。原來進入了小三峽的最后一站翠滴峽。導游小姐說,這一段是小三峽景色中最幽美的一段。雖沒有巫峽十二峰的美名,但滿山綠意,翠竹搖影,天泉飛珠,古藤掛空,也不愧為“峽郡桃源”。正迷醉在這美輪美奐的景色之中,猛聽有人叫一聲“猴子!”我趕緊轉頭朝峭壁的樹上搜尋。果然,在一塊陡峭的山石上,憩著一只健壯的猴子。再往前看,樹叢中還有十幾只猴子,或蹲坐,或行走,或攀援,有幾只猴子遠遠地好奇地打量著我們。聽導游介紹,這里約有2000多只猴子。這些猴子由景區放養,享受“皇糧”,每周由專人乘船,將玉米等食品送到固定的地方??梢韵胂?,當年“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是何等的趣味盎然!正看著,忽聽導游小姐唱起了當地的山歌。哇,好潤亮的嗓子,如鶯啼般婉轉動聽。那歌聲在山水畫廊間回旋,不知不覺競過了小三峽。
我們是幸運的。后來聽導游講起,次日小三峽就因山洪暴發而封航了。而到2003年6月,三峽大壩蓄水至125米高時,小三峽的龍門大橋將因水位上漲,行船無法通過橋洞而被炸毀,部份古棧道和溶洞將沒于水中。也就是一年后,小三峽的部份景觀,將象“泰坦尼克號”一樣,成為記憶中的風景。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