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海外游學市場火爆。以前,初三、高中學生是游學的主力軍,但近年來,游學低齡化趨勢明顯,很多小學生加入了假期海外游學的大軍。有些家長認為此舉可以從小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開闊視野,但也有家長感覺小小年紀就出國游學容易“游而不學”,沒什么意義。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0%的受訪者認為海外游學對孩子的成長有意義。對于小學生參加海外游學,66.6%的受訪者認為要視孩子本身的情況而定,55.7%的受訪者認為要從孩子的性格、能力來評估是否合適游學。
受訪者中,85.5%的人周圍有學生參與暑期海外游學活動,其中,23.9%的受訪者表示有很多。
家住北京的牛女士的兒子今年初中畢業。暑假期間,牛女士為兒子報了一個加拿大游學項目,她認為,孩子從小出去鍛煉一下,有利于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長都愿意努力讓孩子出去增長見識。孩子從小就很獨立,一個人出去很多次了,這次出國的必需品都是他自己準備的”。
調查中,75.0%的受訪者認為海外游學對孩子的成長有意義,其中,17.2%的受訪者認為很有意義,9.8%的受訪者覺得沒什么意義,15.2%的受訪者覺得不好說。
孩子們會從海外游學中得到哪些收獲呢?調查顯示,68.2%的受訪者認為可以開闊國際視野,54.6%的受訪者認為有助于提高英語應用能力,51.1%的受訪者認為可以了解國外文化,40.6%的受訪者認為可以鍛煉獨立自主能力和綜合能力,其他收獲還包括:讓孩子感受國外名校(36.6%)、結交國內外朋友(34.6%)、激發孩子的理想和抱負(34.5%)、游覽國外名勝景點(32.2%)、體驗國外學習和生活方式,為留學做準備(30.3%)。
但也有人對此持不同觀點。武漢市民胡先生就認為,想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在家庭教育中就可以做到,沒必要一定出國。“比如讓孩子獨立思考一個問題、獨立完成一件家務活,都能讓他得到鍛煉。現在很多孩子小學就出去游學,但是,十來歲的孩子通過短期出國來提高英語水平,根本不可能,說不定孩子還會因為溝通不暢而產生心理障礙”。
調查中,22.5%的受訪者認為小學生參加海外游學有必要,66.6%的受訪者認為要視孩子本身的情況而定,10.9%的受訪者覺得沒有必要。
對于海外游學漸趨低齡化的現象,59.3%的受訪者認為是有能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入,45.2%的受訪者覺得容易引發學生之間的攀比行為,45.1%的受訪者認為有利于孩子成長,28.6%的受訪者認為是生活水平提高后的正常選擇,18.1%的受訪者覺得徒增家長負擔。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對待游學?55.7%的受訪者認為要從孩子的性格、能力來評估是否合適游學,53.4%的受訪者建議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課程和富有特色的路線,38.5%的受訪者建議出發前幫助孩子做好“功課”,35.7%的受訪者提出應認真考察游學市場,注重口碑,50.5%的受訪者認為不應盲目跟風,以有利孩子成長為主,21.2%的受訪者建議出發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有些家長為孩子報名的游學項目與出發前的宣傳根本不一樣,孩子跟著出去逛一圈,回來什么收獲都沒有。”牛女士認為,對于一些小朋友來說,周圍的同學都出去游學,他沒去的話,可能會產生心理落差。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自家的孩子是否適合這樣的學習方式。“給孩子選游學機構一定要慎重,深入考察游學項目,以便讓孩子能真正融入到國外的生活中去。”她提醒說。
胡先生認為,家長要從自己的經濟條件出發,對孩子給予正確的引導,游學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就像一些親子節目中展現的那樣,暑假全家人一起出去旅游,帶孩子到有特色的傳統文化氛圍中去感受一下,收獲可能更大”。
本次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38.0%的人來自一線城市,39.7%的人來自二線城市,16.8%的人來自三線城市,5.5%的人來自四線及以下城市。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