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壩鎮素有“瑞金紅色旅游”之稱,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生活過和戰斗過的地方。“紅色中華”崢嶸歲月留下的革命舊址21處遍布全境,“中央臨時政府”“紅井”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美食信息] [交通信息] [購物信息]
[沙洲壩景點介紹]
沙洲壩鎮素有“瑞金紅色旅游”之稱,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生活過和戰斗過的地方紅色中華”崢嶸歲月留下的革命舊址21處遍布全境,“中央臨時政府”“紅井”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沙洲壩鎮總面積9.24萬畝,其中沖擊小平原近3.28萬畝,平均氣溫18.9℃,年
日照時數平均1838小時,年無霜期268天,是一片充滿蓬勃生機和極具發展潛力的熱土。
沙洲壩是紅軍萬里長征的出發地,是具有極高的歷史意義和政治意義的瑞金主要景點之一。
江西瑞金沙洲壩,是每個到瑞金的人都必去的地方。這里是紅軍長征前中革軍委機關所在地,當年對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這個小割據政權的重要性,完全等同于現在的
北京中南海。沙洲壩位于瑞金城西5公里的沙洲壩鎮境內。1933年1月,原在
上海的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少共中央局、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執行局等領導機關,千里迢迢遷來瑞金,駐扎在沙洲壩。同年4月,為避免國民黨飛機的襲擊破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等領導機關,也從葉坪遷駐沙洲壩,直至次年7月,從而形成沙洲壩革命舊址群。
沙洲壩美食信息
贛南小炒魚:贛南小炒魚是很有特色的
江西特色小吃, 是明代凌廚子首創的一道地方風味菜,選用新鮮草魚,去掉魚頭魚尾,批成塊狀,加以生姜、四季蔥、紅椒、小酒(醋)、醬油、水酒等作料烹飪而成。其特點色澤金黃、味鮮嫩滑、略帶醋香。
魚餅:魚餅是
贛州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菜,全國只有
贛州有魚餅。
三杯雞:“三杯雞”的故事起源于
贛州市的寧都縣。二百多年前有一戶農家,姐弟二人相依為命,姐姐對弟弟十分疼愛。一天,弟弟要外出謀生,臨行前苦于家貧,姐姐做不出更多的菜肴為弟弟餞行,就將家中僅有的仔雞殺了,剁成小塊,連同內臟盛在一小砂缽里用文火燉。沒有調料,她就放了一杯自槽的米酒、一杯醬油、一杯油。燒沸時香氣四溢,隔壁一位在官府做廚師的熊某,聞香而來登門拜訪,恰逢雞熟,廚師品嘗了一塊,味道鮮香無比。這位官廚將這道菜用于酒宴,深受賓客贊譽。從此寧都“三杯雞”名揚四方,被編選入《中國名菜詞典》。
沙洲壩交通信息
從瑞金城西開發區往贛州方向直走,途經塔下寺,水產公司,至金龍工業園大轉盤(會昌,贛州,
南昌交叉路口)右轉往
南昌方向,大約2千米左右可以看到沙洲壩。
沙洲壩購物信息
贛南臍橙:
江西贛州地區是全國臍橙最適宜栽種的地區,該地區出產的臍橙具有皮薄,肉脆,多汁,果甜,外觀好,果大,無公害等特點。
崇義毛竹:毛竹株型剛直挺秀,圓通有節,枝葉翠麗,生長快,產量高。用這種毛竹制作的各種農具、日用篾器、篾席、樂器和工藝品深受歡迎。
上猶玉蘭片:是用冬筍尖制成的,色如象牙,通明如玉,質地脆嫩,味鮮美而清香。它營養豐富,還含有天冬酰胺,是一種纖維素豐富而脂肪和淀粉含量極低的保健食品。
龍南板栗:龍南板栗個大飽滿,栗肉脆嫩香甜,含有豐富的營養,生吃熟食都可以,還能制成各種美味可口的糕點,具有補肝益脾、健胃生津的功能。
南安板鴨:始產于明朝江西布政使北道南安府方屋塘(今大余縣城東門外),至今已五百余年歷史,原名“泡腌”, 大余縣民間仍沼用此名,一九零五年成為商品銷往
香港、
澳門,并轉銷
新加坡、
馬來西亞等地,為
東南亞各國之席上嘉肴,饋親友之珍品,頗受
亞洲各國歡迎。因大余為當時南安府衙所在地,故名南安板鴨。
以肉質肥嫩的大余麻鴨做成的南安板鴨,有“臘中之王”的美譽,南安板鴨是江南、尤其是贛南的食中珍饈和旅游名品。
興國魚絲:興國魚絲有個別名——“與你相思”。很久很久以前,興國縣有位聰明的女子,嫁給了一位船工為妻。因為丈夫經常出門在外,為讓他不貪戀外面的繁華世界,不忘家,便仿效制粉干的方法,以魚肉和薯粉為原料,精心制成魚肉粉絲,并取名為“與你相思”,讓丈夫帶著在路上食用。丈夫每吃到魚絲,就會想起家中的嬌妻,所以,總是按時回家與妻子歡聚,決不留連在外。左鄰右舍的女人們,紛紛向船工妻子取經,興國魚絲的做法也流傳開了。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