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紹興老街——現代文明鐵蹄下的一點點遺跡。下了火車看到的完全是一片現代化都市的場景,讓我懷疑是那個心心念念了很久的歷史名城嗎?直到坐著三輪到了一處老城區,才看到……,紹興旅游、游記攻略,紹興旅游景點,紹興好玩嗎,紹興在哪里,紹興有什么好玩的,紹興怎么去,紹興怎么走,紹興住宿,紹興景點景區

提問:開心就好
紹興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距離式思念
紹興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紹興老街 ——現代文明鐵蹄下的一點點遺跡。
下了火車看到的完全是一片現代化都市的場景,讓我懷疑是那個心心念念了很久的歷史名城嗎?直到坐著三輪到了一處老城區,才看到了些許宣傳中的畫面——小橋流水人家的情景。但怎么也興奮不起來,高樓掩映下的低矮的南方建筑,讓我感受不到任何古韻,反而有一種貧富對比的諷刺感。那一群生活在低矮的古老建筑中的人們,生活被無數旅游者窺視的人們,也許是從旅游中獲益最少的人,少到了沒辦法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可如果所有的一切都現代化了,也就失去了旅游的樂趣,古城區必須要有這些生活于其中的人才有價值,才有生氣,才不只是一個收費的旅游景點而已。在現代舒適和歷史保護中徘徊,這道題無解。
帶著這樣那樣的疑惑和思考,走入老城,發現了木材店、老式的理發椅子、制作月餅模子的機器、鐵器店等等一些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消失很久的東西 , 找到了很久不見的店鋪,更發現失去很久的生活,簡單快樂的生活。古城中人的生活并未因我們這些不速之客有任何改變,依舊在河邊洗洗涮涮,依舊在半掩的門中縫縫補補,依舊在高墻的陰涼下談天說地,依舊在陰暗的屋中寫寫畫畫,相濡以沫,依舊在變化日新月異的世界中固守一份對平和生活的堅持。 我們流連在這兩條街的質樸與安靜的生活中,久久不愿離去,如果生活條件的變化會換來人心的浮躁,我寧愿生活在這不方便的老街中,獲得心的寧靜。
咸亨老店
紹興最廣為人知的一位名人當屬魯迅,記得中學課本中只要有他老人家的課文一定要求背誦,但他的行文方式本來就很奇怪,介于古文和現代文之間,當時的背誦又是迫于老師壓力,囫圇吞棗,所以到現在除了幾個主人公和大概的故事梗概,也不記得多少了。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孔一己、阿Q 和祥林嫂了。這次到紹興有跡可循的也就是孔一己了。說不清去那老店,到底是對老店的向往,對孔一己的好奇,對魯迅的懷念,還是對中學時光的懷念,帶著這樣復雜的心情,穿過一條老舊的商業街,在一排新樓群的對面,給我看到了老式建筑和那聞名天下的四個大字“咸亨酒店”。為了表示自己的正宗,還在門口放了一個孔一己的雕塑。
進入店內,一切還是民國時的樣子,墨黑的桌椅板凳、小格子窗、斑駁的字畫、只是字畫旁的獎狀有些不倫不類,小格子窗中的煙酒飲料有些突兀,桌椅板凳上的現代男女有些喧囂,就連那孔一己欠十九錢的牌子也是銅的,看上去有些怪異。一切細節提醒我們這只是一家為迎合觀光而存在的酒店,與歷史無關,與憑吊無關。
因為已是下午兩點,店內認不多,只有一個大爺,一對老夫妻,和幾個看似生意人的游客。 一份梅菜扣肉,一份臭豆腐,一盤茴香豆,喝的當然是紹興有名的黃酒。在北方不是沒喝過黃酒,有時朋友聚會的時候,也會要壺黃酒,煮幾顆話梅,配三五知己喝下,但是總覺得味道不太對,入口辣、酸還有話梅的味道一覽無遺,少了些回味,總覺得名遍天下的美酒不應該是這個味道,這次紹興的酒確實沒有讓我失望,入口淳厚,味道綿長,從舌尖到嗓子每一處的感覺都不相同,喝后許久還能感覺到酒香在口中停留不去,具體味道大腦中已無印象,但唇齒卻記住了那悠悠淡淡的香。茴香豆則是完全為了應景,也是想知道到底什么東西讓孔老先生說去那句:多忽哉,不多矣的名句。忽然來了興致,和老公比賽,看誰知道的魯迅的課文多,說出一個就吃一粒,老公當然是比不過我,最后氣急了,說了句,反正這么多呢,隨便吃。一句話說得我感慨良多,估計如今也沒人和孔一己搶豆子吃了,人得到的越多,幸福感就越少,不知道把這一盤子豆子都給孔一己,他當時會如何高興呢。說白了,現代人—— 欠餓。走出酒店的一刻,忽然瞥見墻角的一個大爺,桌上只有兩個碗,一碗是酒,另一碗是米飯,很有當代孔一己的感覺。這樣也好,沒有其他味道搶走酒香,也沒有東西可以搶走米香,純粹的才是能帶來快樂的感覺的。
魯迅“故居”
之所以把故居劃上引號,主要是因為它沒有一點故的感覺。故者老也,但這個地方,我最多承認它是一所房子,所有老的東西都已經物事人非,房子是重修的,家具時重新收來的,想必魯迅先生也會同意我的說法的,這個不是他的家,只是他曾經住過的一處房子,可以讓人對家的回憶東西都是后補的,唯一述說歷史的就是那房檐上的植物,和百草園中的幾顆老樹。把心貼近他們,也許他們會告訴你這座大宅的變遷,無奈的易主,文革的磨難,到現在的繁榮,所有這一切,他們都無從選擇,只是人士中隨波搖擺的浮萍,別人手中的棋子。看著幾代人的變遷和悲歡,他們的感覺比我們多才是真的,我們終究只是過客,照個相就走的過客,與這大宅的交集也不過是短短的一個小時,我們能看到什么?能感到什么?
從百草園繞過去,有個在水中的戲臺,恰好四點有表演,找個地方坐好,太陽已經沒了中午時的威力,斜斜的撒下一些光在人身上,怪暖和的。整個院子就我們兩人聽戲,其他人不過看了一眼就走了,唱戲的人眼中有一絲感激,估計沒有我們捧場,她也不知道是不是該繼續下去,不唱,那是工作,唱吧,沒有人仔細聆聽。其實,人與人的關系就這么簡單,有時我們對別人最大的幫助也許就是一次注視或一次聆聽。 就這樣,我度過了在紹興最舒服的半小時——舒服的陽光,安靜的院子,好聽的戲曲,悠閑的心情。
沈園——just one last dance
沈園之于我,是幼時就熟知的一個地方,5歲時背那首“紅酥手”,就連帶了解了陸游和唐琬的故事,只是年紀尚小,根本不明白故事的全部,唯一有印象的就是他們最后的琴瑟合鳴的那首詩。紹興把沈園列為愛情名園,只是沒說,這愛情的結果并不好。唐琬的早亡,陸游的郁郁而終,此處可以憑吊,卻不可紀念。
選擇去沈園的時間正好是黃昏,夕陽橘黃色的光照在這個悲情的園林中。進入園中,一眼便看見那一片荷塘,由于正值秋天,荷花已謝,荷葉也有些枯黃,一陣風吹來,迎風擺動。一如陸游和唐琬的愛情,終究是受風捉弄,半點不由己。此時照在荷葉上的殘陽,不再感覺溫暖,象血,滴在戀人的心上,從此,長夜漫漫,卻要獨自敵它晚來風疾。池塘中,一對耦彼此呼應,低聲傾訴,謝去華麗的外衣,容顏不在,你依然是我心上的并蒂。走過池塘,高墻下,一條彎曲小路,青磚有些翹起,昭告世人,如果與你的相愛的路,注定崎嶇漫長,那么請與我一起共舞盡夕陽。花園中,一棵藤在樹根處向上纏繞,下一世無論變成什么,我們只要自由的在一起。當走到那首動情天下的詞的前面,只告訴你一樣,如果你有愛人——請珍惜。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