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被互聯網大佬承包了 那就去前童古鎮玩耍吧(組圖)
上品旅游 2014年11月19日 12:01
烏鎮被互聯網大佬承包了那就去前童古鎮玩耍吧(組圖),烏鎮,西塘,廿八都,南潯,前童。前童古鎮,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時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韻濃重、活色生色的鄉村畫,一段美,,旅游、游記攻略,,旅游景點,,好玩嗎,,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點景區
前童古鎮,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時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韻濃重、活色生色的鄉村畫,一段美輪美奐的江南絲竹調。始建于宋末,盛于時清,至今仍保存有1300多間各式古建民居。走進那里“家家有雕梁,戶戶有活水”,八卦水系,流水嘩嘩,碧水幽幽,流遍家家戶戶,不似水鄉,勝似水鄉,是欣賞浙東民俗文化的好去處。
凝固歷史 尋找前童古宅
前童大宗祠在江南眾多的古鎮中,前童得算是規模較大的一處了,保存有上千間明清古宅以及祠堂、牌坊、門樓、亭臺等,村落的格局完整如初。前童先人引白溪水入村,形成了如今戶戶門前見水的美妙圖景;依著溪水是卵石鋪就的村道,走在上面就像是在做足底按摩。
村中的村民似乎很少,要有也只是一晃而過的幾個老年人的藍布褂背影;相比之下,寫生作畫的新潮學生倒是顯得很多,他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坐在溪水邊、古宅前,用畫布上的古鎮與現實中的古鎮做著有趣的比照,令前童顯得更加安詳而寧靜。
群峰簪笏“群峰簪笏”是童氏祖居,也是前童建筑和儒家理念的集大成者。其實“群峰簪笏”只是老宅一面馬頭墻的名稱,取意飛檐所對遠處山峰如玉簪似朝笏,暗示主人尊貴的地位;老宅的另外一面馬頭墻名曰“清流映帶”,取意飛檐近處的清渠流水象官服上的玉帶一般。
“群峰簪笏”的馬頭墻是其它老宅所沒有的,我們問正在院中寫字的童鐘財老先生,他告訴我們,以前要得取功名的人家,才能建馬頭墻,而造“群峰簪笏”的先祖,正是位舉人老爺。
明經堂“明經堂”和“職思其居”是相鄰的兩處著名建筑,宅中居住的,都是數代相傳的童家子孫。明經堂的始祖是一 個做黃酒的老板,卻在院中掛了塊“敦倫凝道”的扁額,讓人頗費思量。現在居住在老宅中的是兩個堂兄弟,其中一個叫童衍方,我們問他““敦倫凝道”的含義,他搖頭說自己也不知道,只曉得先祖造這間宅子時就有了,迄今已有180年的歷史,上面的金字還是當初描的,至今不褪色。在明經堂中,還有一個雕花大床,童衍方告訴我們,這床有120年歷史。雕花大床上刻有三國、八仙的故事,細節傳神,制作豪奢,所有雕像都鍍金鑲玉,在黑暗中發出高貴的光芒。
雕刻時光 前童雕梁畫棟
鵝卵石小徑沿著卵石鋪就的小徑,我們步入前童古鎮。古鎮的建筑多為明代建筑和仿明代的清朝建筑,建筑的屋基也大多為卵石壘成,這使得整個古鎮多出幾分山野的氣息。與眾不同的是,古鎮的街巷異常狹小,建筑異常密集,身處其中就如走迷宮一般。其實據前童史志記載,前童人口近萬,九成姓童。童氏自南宋紹定六年(1228年)遷居到此,在此地相陰陽,度原濕,開草昧,展經綸,艱苦備嘗。村落就是按回字九宮八卦式布局的。南街北街是外圍,花橋街、石鏡山路、雙橋街為內圍。村中老街、小巷布置有序,祠堂、水井、渠道錯落其間。
前童尋常人家我們莫辨南北東西,順著“回”字形的街巷一一探訪。漸漸的,我們發現自己面對的,就是一幅幅凝固的時間圖畫。知書達理的儒學理念是它的畫布,滄桑、衰敗、陳腐是它的筆調,所有繪畫語言只表達一個內容——這是一個時間節奏極度放慢的人居環境。這幅圖畫只有在“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中有,但是即使在虛擬的桃花源,時間價值也未曾如此虛擲。讓人稍感欣慰的是,衰敗、陳腐不是古鎮的唯一。前童給我們更多的,是它貴族般的滄桑,是波德萊爾詩中殘缺而令人心碎的美。這種滄桑的、憔悴的美麗,也許更令人心動。
精致的畫壁“小橋流水宅”是前童最美之處,明代正德四年,前童人在村西攔阻白溪山洪,開五里水渠將清流引人村中。村內地面緩緩東斜,故入村碧水流經家家戶戶,又從村東北泄出灌溉農田。前童的這條5里長、500年歷史的水渠精華在上游,即花橋街的“小橋流水宅”這一段。因為流水來自山澗,花橋街的渠水清澈湍急,家家臨水的鄉民都在家門口挑出一塊石板,既當橋又作埠,女人洗涮忙碌,孩童捉魚摸蝦,十分熱鬧。水渠的兩邊,是前童所有建筑特有的卵石,歷經500年的沖刷,一個個光溜可鑒。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