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我國少數民族的婚俗,便不會有太多的印象,其實由于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使得各地的婚俗都呈現出很大的不同,而正是這些絢麗多姿的婚俗習慣構成了人類社會中一道亮麗風景線。下面就跟隨小編去嘗嘗奇特的民俗飯吧。
一提到我國少數民族的婚俗,便不會有太多的印象,其實由于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使得各地的婚俗都呈現出很大的不同,而正是這些絢麗多姿的婚俗習慣構成了人類社會中一道亮麗風景線。下面就跟隨小編去嘗嘗奇特的民俗飯吧。
辣子面:白族人婚禮以熱烈隆重而著稱。因白族話中“辣”與“親熱”諧音。因此,新人在新房里吃喜飯、喝喜酒,在飯菜及酒肉中同樣調入很濃重的辣子面,辣得新郎新娘難以下咽。這時鬧喜的人們便爆發出一片歡聲笑語。
夾生飯:居住在滇南哀牢山的葉車人,其婚禮多在黃昏時分舉行。在婚禮中,要吃夾生飯,這夾生飯必須蒸至5成熟,使其外熟內生。葉車族人認為新娘吃夾生飯是添丁的好兆頭。
離娘飯:在魯南山區一帶流傳著一種“離娘飯”的習俗?!半x娘飯”一般在婚期的頭天晚上進行。據說,新娘只有吃好這頓飯,將來的日子才能甜美幸福。飯桌上按長幼落座,新娘的母親張羅酒菜,并要親自掌勺。主菜是新郎家上午派人送來的一只公雞和一只母雞。這道菜稱“離娘飯”,意味著女兒離開娘以后定會大吉大利。另外,配有一碗水餃,一碗面條,一碗大米干飯。餃子預祝新人早生貴子;面條則喻婚姻天長地久;大米干飯就是白頭偕老之意。飯菜備齊,母親落座,新娘首先起來,端起米飯遞給父親,父親接過繞桌一周遞給哥哥,哥哥端起碗舉給新娘,新娘馬上銜上三口,吐在早就放在桌子上的手帕里,嬸子或嫂子迅速將手帕包攏裝進新娘的衣袋,讓她第二天帶到夫家去。
雞肉為媒:傣家青年男女社交戀愛,傣語稱為“約騷”。當地漢族稱為“串姑娘”。傣歷新年那一天,傣家竹樓里到處可聞一片殺雞聲,雞燒好后,便見姑娘穿上盛裝,把雞肉拿到集市上去賣,等候自己喜歡的小伙子來買。興高采烈的小伙子紛紛前來問價,如果姑娘說:“吃了再稱?!比艄媚锵矚g買雞肉的小伙子,姑娘便會遞給小伙子一個凳子。
雞眼為證:苗族人在選擇結婚良辰吉日時,男方父母一定與媒人同赴女方家商定。女方家殺公雞一只,煮熟之后,雙方共同觀看雞眼,此禮儀一般在深夜舉行。如果雞的雙眼全睜或全閉,則表示吉利;如果雞眼一只睜著一只閉著,則認為不吉利??赐觌u眼,雙方就開始協商婚期,一般訂在“午日”或“子日”,苗民認為這兩個日子是大吉大利之日。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