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記】
?
從
成都出發到
九寨溝的環線,是我省最重要的一條旅游干線。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這條
四川旅游“生命線”陷入困境:西線的都汶公路80%損毀,成德綿一直到九寨的東線也面臨游客轉走其他路線的嚴峻考驗……
?
九環線究竟多久才能復原?
震后3年,九環線浴火重生,脫胎換骨:水磨鎮得名“全球災后重建最佳范例”、吉娜羌寨吸引八方來客、大
龍門山等新旅游經濟區等蓄勢待發……
四川以更加美麗的形象迎接五湖四海賓朋;
四川旅游的“生命線”已愈合創傷、煥發出勃勃生機!
?
這年,四川旅游恢復重建,走過了一段極不平凡、極其艱難的路。抓住災后重建的機遇,四川大力改善旅游設施建設,推動旅游產品向梯級化和高端化發展。
?
九環線的重新“崛起”,就是最好的證明。
?
全面提升 產業更強
在震后的第一個“十一”黃金周前,
九寨溝和黃龍景區旅游市場重啟,四川震后旅游邁出了標志性的一步。
?
“翻天覆地的變化簡直令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時隔一年,再次到四川景區游玩的天津游客凱陽感嘆道。
?
災后恢復重建,九環線的景區不僅恢復了,更完成了提升,景區服務也日益提高。新旅游資源的打造也在同時進行。
?
什邡穿心店地震遺址已出爐、即將在五月全面開放的北川老縣城欲打造“四川阿爾卑斯山旅游區”……九環線上的部分地區利用地震災害形成的新旅游資源,打造出了世界罕見的地震遺址遺跡,規劃開發了抗震救災旅游線路產品,豐富了旅游產品類型。
?
硬件全面提升,軟件也不斷升級?!安蛔屢晃挥慰褪艿轿?,不讓一位游客留下遺憾”。在九環線的旅游景區中,服務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最能夠折射出景區新貌。目前,
九寨溝風景區內已開設了多個“青年文明號”、青年志愿者服務臺、咨詢點及飲用水供應點,并開通了殘疾人專用通道、設置了殘疾人輪椅、老年人用的拐杖等,完善了特殊人群服務項目。
?
九環線景區的重新崛起,更帶來了產業發展的希望。三年來,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實施旅游“招大引強”行動成為共識。從重點旅游項目的申報、篩選、策劃包裝到推介、保障,一系列舉措力促招商引資“開花結果”。另一方面,投融資體制的創新也帶動多種經濟成分參與旅游業發展,為九環線的旅游帶來了發展的“春天”。
?
二次創業 起點更高
2011年春節黃金周期間,
成都、德陽、綿陽、廣元、雅安、
阿壩等6個重災市州共接待游客1042.5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33.59億元。北川新縣城、汶川水磨鎮、綿竹年畫村、北川九皇山猿王洞等震后重建景區(點),涌入了大批的省內外游客。
?
災后重建被川內旅游界視為“二次創業”,這一點在九環線上體現得尤為突出。通過災后重建,九環線上探索出了許多新思路、新方法。
?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走進茂縣牟托村,一處處散發出濃郁羌民族特色的經典撲面而來——古老的羌族村寨遺址、土司官寨、500年前的木香樹、天然溶洞……為了將這些旅游資源轉變為產業優勢,在災后恢復重建的過程中,當地村民按照“協會+農戶+基地”的模式,加快發展了民俗、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目前,村內已有農家樂10余戶,是川內多所大學學生的寫生基地、旅行社打造的夕陽紅基地、婚紗攝影基地,也是集生態農業觀光和羌寨農家休閑特色為一體的鄉村旅游地。
?
發展旅游業同災后重建及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相結合。有著“大禹故里、熊貓家園、羌繡之鄉、震中汶川”4大旅游品牌的汶川縣,著力打造“10+3”特色魅力示范鄉鎮,包括蘿卜寨等10個旅游精品村寨和大槽頭、下莊、秉里等3個幸福美麗村寨。農民們從旅游中得到了更多的收入,鄉村的生態環境更加美好。去年“五一”假期,水磨古鎮舉辦了首屆旅游文化節,近3000多名游客在如詩如畫的古鎮中穿行。
?
整合資源、集群發展,打造九環線精品旅游線。在災后恢復重建的過程中,九環線將九寨溝、黃龍、大熊貓棲息地、青城山—都江堰、羌族村寨、汶川地震遺址六大旅游資源串珠成鏈,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旅游產業集群。“我們將更加注重樹立特色品牌、推出特色產品、提升服務品質。”
阿壩州旅游局局長王福安對未來充滿信心。
?
九環線正以其特有的自然和人文風景、優質的旅游服務和管理,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游客。
?
?
?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