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國內旅游??
??????? 安義嗩吶,據史料記載,最早出現在清朝初期,清末則為鼎盛時期。近五百年的歷程,70多個古曲目,2000多從十幾歲到70多歲的嗩吶手,幾十支高水平的嗩吶隊,為數不少的嗩吶之家,能用鼻或雙吶齊吹者大有人在,能吹奏能制作的高手也不乏其人,造就了安義嗩吶的輝煌。
??????? 起初,安義吹嗩吶的人不多,吹奏的曲調及形式較簡單,曲牌內容不豐富,隊伍配制不完備。隨著年代的不斷推進和藝人的演繹,嗩吶吹奏有了變化和發展,吹奏時可以發出抖音、打音、顫音和裝飾音,形式上增添了輪奏、變奏技法。曲牌增加到60多個。隊伍配備除打擊樂器外,還增加了絲弦樂器。
?????? 安義的嗩吶是有靈性的。喜慶時吹奏的《高腔》、《小桃紅》、《小漢》、《洗馬》等,配上節奏明快的鑼鼓,歡快、幸福,如沐春風,讓人興奮不已。悲哀事吹奏的《上崗臺》、《白牡丹》、《打骨牌》、《孟蓋女》等,加以低音的大鑼、大鼓伴奏,深沉、悲切,如訴如泣,使人肝腸寸斷。專用于壽誕的《長聯拜壽》等,加盟二胡、三弦、小碰鈴,徐緩、抒情,如入仙境,令人心曠神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希望的田野上》、《請到安義來作客》等現代曲目,激越、高吭,更是把安義人民的熱情、激情、愛黨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安義的嗩吶是有成就的。在縣境內深受人們的喜愛,只要有婚、喪、開業等活動,就必有它的身影。它從小天地走上了省城的大舞臺,特調參加過省市的多次重大慶典活動,百人嗩吶隊參加慶祝建國50周年省市軍民游園聯歡活動,成為一個最大的亮點,省市領導駐足欣賞,表演場前人山人海好評如潮,中外游客爭相留影,記者云集,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屏幕上留下了倩影。參加賽事更是獲獎連,一等獎、二等獎不勝枚舉。安義嗩吶現已成為全縣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藝術表現形式,安義縣1999年被
江西省文化廳授予“嗩吶之鄉”。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