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字】:國內旅游?
汨羅江畔端午節(jié)一般從農歷五月初一開始到十五日止,整個節(jié)日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性、廣泛的群眾性、豐富的多樣性、濃郁的文化性、狂熱的參與性和深遠的影響。汨羅江邊的楚塘漁街、鳳凰山、河市、歸義、紅花、新市、浯口、長樂等一帶的端午習俗,除辦盛宴、吃粽子、插艾掛菖、喝雄黃酒、賽龍舟外,雕龍頭、偷神木、唱贊詞、龍舟下水、龍頭上紅、朝廟、祭龍、祭屈等都有獨特的儀式和濃郁的文化內涵,還留下了“寧荒一年田,不輸五月船”等許多端午民謠。觀龍舟、回娘家、辭端陽、插艾葉、喝雄黃酒更有深遠的地方含義。而且上述這些習俗和文化場景,自漢以來就有零散的文字記載,如在公元424年顏延之的《祭屈原文》、公元六世紀初吳均的《續(xù)齊諧記》及《荊楚歲時記》、《隋書﹒地理志》等均有描述。
吃粽子
屈原投江之后,汨羅江邊的人們除了駕舟打撈屈原的尸首外,還紛紛將正在祭龍用的“竹筒飯”“麥面砣”丟到河里,祭祀屈原,以示懷念和敬意。
龍舟競渡
相傳屈原投江那天,兩岸數(shù)百條漁船爭相打撈尸首,直至十五日方撈上岸。此后,人們每年都用龍舟競渡的形式為屈原招魂,并慢慢形成了勞動人民一項十分喜愛的富有文化內涵的競渡運動。唐初魏征編纂的《隋書·地理志》記載“荊州風俗”時,更有詳細載述。
飲雄黃酒
每年端午節(jié),汨羅百姓家家都要飲雄黃酒,并將酒灑在房屋四周。小孩不能飲酒,大人們就蘸上雄黃酒在小孩的額頭上劃一個王字,或在雙眉間點上一點,或在兩腮邊抹上一片,以避邪鎮(zhèn)惡,免生痱子、疥瘡,便有端陽“飲了雄黃酒,百魔都遠走”之說。
插艾葉菖蒲
每年端午,當?shù)馗骷抑魅硕家逶缙饋砀罨卦S多艾葉,除插在門窗上祛邪除害外,還要準備家用。菖蒲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用途亦如此。故汨羅江流域就有“五月五日午,屈原騎艾虎,手持菖蒲劍,驅魔歸地府”之說。
搶龍水
五月初五,天剛剛放亮,家住汨羅江邊的當家人,便爭著到河里挑一擔水回來,稱之為搶龍水。龍水搶回后,一家老小都要用它洗臉梳頭或洗澡沐浴,意味著洗盡一身的病痛。
?????? 除此以外,還有掛香囊、插梔子花、抹露珠、踏露水、歇端午、采百草、唱老戲、回娘家等習俗在當?shù)貜V為流傳。
?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