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四川旅游
神奇的土地養育一個神奇民族
??????? 遼闊的地域,綿延的山脈,豐腴的草場,清澈的溪流,哺育了這個民族單純而豐富蝗性格,一如他們腳下的大地和頭頂的天空,純凈迷人。
這里冬季溫長,氣候嚴寒,大地冰封雪鎖,一片沉寂。當內地進入炎夏,這里開始彌漫春色,短短幾個月,它展示出這個世界所有的色彩和景象。所有的生命都競相表現自己,人類也不例外。這樣極端的生存環境,凝煉了他們單純而豐富的生活態度和內心世界。
稻城屬康巴藏區,全民信奉佛教,崇拜自然。他們的生活與純凈的大自然融為一體。其服飾色彩、建筑式樣、語言習俗、歌聲舞姿,一切皆取之自然,歸依自然。他們是真正的大自然之子。“順其自然”、“自由自在”是其生活的真實寫照。
深入他們的生活, 你才會理解, 這不再是被動的、 無奈的選擇, 他們已將這種生活賦與了新的內涵,那就是在他們勇敢、粗獷、豪放的性格里蘊含著一種少見的樂觀和執著。 不管環境如何惡劣,生活遭遇怎樣的艱辛,他們始終堅信:“明天的太陽一定會從東方升起”勇敢的闖蕩世界,盡情的享受生命,仁慈的善待生靈,不斷的積德行善。正如他們的歌中唱到的“血管里響著馬蹄的聲音,眼里是圣潔的太陽”,“胸膛是野心和愛的草原”。
這就是稻城康巴人,象山一樣雄健的體魄,象草原一樣寬闊的胸膛,象溪流般清澈純凈的心靈。宗教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宗教滲透到藏區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民俗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稻城藏族全民信教,全縣共有大小寺廟14座,教派眾多。不僅有原始宗教-苯教(呷拉貢寺),還有藏傳佛教的若干流派, 鄧坡寺-寧瑪派(紅教), 扎郎寺,熱烏寺-噶當派、薩迦派(花教),蚌普寺、直共寺-噶舉派(白教),貢嘎郎吉嶺寺、雄登寺-格魯派(黃教)等。
民俗
稻城藏族隆重的節日是藏歷新年。藏歷正月初,男女老少一見面互道一聲"扎西德勒"。節日期間,寺廟將舉行經和跳神等盛大宗教活動以示慶祝。人們圍著篝火,盡情歌舞,通宵達旦。 公歷7月初是稻城的傳統節日“嘎登節”,稻城縣專業和業務民族歌舞團聚集在縣城附近的草場上表演民族歌舞。 人們紛紛來到野外設帳野餐, 載歌載舞。同時還要舉辦物資交易會和騎馬、摔跤、俄拓等民族體育比賽。
1.藏族的名字:稻城藏族沒有嚴格的姓氏,只有名字。人們多請活佛取名,名字帶有佛教色形,如多吉(金剛)、丹巴(佛教)等。藏族名字一般都有一定含義,如“尼瑪”
(太陽)、“達瓦”(月亮)、“扒初”(小豬)等。
2. 服飾:稻城藏族屬康巴藏族,其服飾特別雍容華貴。不論男女,從頭到腳都有不同色彩、不同形狀以及不同圖案的裝飾品, 一般由金、 銀、銅、瑪瑙、翡翠、珊瑚、松
耳石等精工細制而成。稻城藏族服飾,在色彩、款式、質地等方面,都給人一種古樸莊重,厚實豪放,貴重神秘的感覺。
3. 飲食:稻城藏族以糌粑為主食,即將青梨洗凈、曬干、炒熟后磨成面,拌以酥油茶水反復用手揉捏成團后食用。酥油是將牛奶升溫后提煉出的奶油,主要用來制作酥油(用磚茶汗、酥油、食鹽反復拌混勻而成)和煎炸奶餅子、人參果等。酥油茶是藏民每天必喝的飼料。提過酥油后余下的牛奶,經過糖化而制作奶餅子。取過奶餅后剩下的汗水經燒煮待水分蒸發后,做成藏醋。入冬后,藏民們將牛肉掛在陰涼處風干,這種風干肉既可生食又可燒食,味道鮮美。 )
4. 婚姻:男女雙方訂婚前,一般都得請活佛占卜打卦是否合屬相,才能決定雙方的婚姻。訂婚后,互贈財禮和哈達。迎親時,舉行傳統婚禮儀式,場面非常熱鬧。
5. 喪葬:主要形式有水葬、土葬、火葬等。人死后采取何種喪葬形式主要是根據死者生前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確定的。
6. 禮儀與節目:藏族人的禮儀很多,最為普遍是獻哈達。凡迎來送往、拜會尊長、婚嫁節、覲見佛像等,都要獻哈達,以此表示純潔、忠誠、尊敬、祝福、吉祥。 哈達多用生絲織成, 也有用優質絲綢制作,長的有1至2丈,短的有3至5尺,多為白色,象征純潔、吉利。藏民在朝覲佛像、佛塔、佛教圣地,或遇到活佛時,要磕頭。遇到長輩或受尊敬的人,必先脫帽,彎腰45度,表示尊敬。如遇一般人或平輩,將帽拿在手上放置胸前,點頭招呼,表示禮貌。
到藏民家作客,主人必先敬客人青稞酒,客人應用右手中指醮酒, 向空中彈三次, 再滿杯飲干。否則,主人會不高興,認為客人不懂禮貌或瞧不起他。客人進屬坐定,主人必倒酥油茶招待客人,客人應飲兩碗或兩碗以上,主人才會滿意。藏民一般席地盤腳而坐,客人坐時不能東倒西歪,也不要隨便伸腳。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