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四川旅游
?
一、祭彿
稻城藏族(除東義區外)無論男女老少,大都信奉藏傳彿教,各家各戶都設有彿龕,信奉彿教的人們每天都手持復珠,從早到晚都口誦彿經,念個不停,以示祭彿。大部分家中設有經堂,壁上畫有彿像或掛有唐卡彿象,并放有經個書。正堂擺有香爐以及凈水銅碗7個,銅燈數個,燈碗排列整齊,潔凈明亮。祭彿時,掌燈長明,香煙裊裊,敬彿者口誦彿經,磕三個響頭。除在家中祭彿外,還可以到喇嘛寺廟祭彿,那里金壁輝煌,彿象前金燈(酥油燈)連成一片,一年四季督有祭彿活動。稻城地區以黃教為主,少數村信奉白、花、紅教。由于雄登寺和貢嶺寺系黃教,故稻壩和貢嶺兩區多數群眾信奉黃教。桑堆、傍河、鄧波、東義各鄉,有少數群眾信奉白教、花教和紅教。但無論何種教派,都是藏傳彿教的喇嘛寺,統統拜三彿(如來彿、彌樂彿和無量尊彿)。?
二、祭天
長期以來,藏族群眾在自家的樓頂上普遍豎有經幡,一座樹有日月圖形的祭壇,稱為“松左”分別于早晚燒柏樹丫枝于壇內,并撒上粘耙和青棵和小麥,使之濃煙升起,祭祀之人提壺斟茶,口誦彿經,以示祭天。這中活動在稻城處處可見,在農村均有之。
三、祭山神
全縣城鄉群眾信山神,各地方都有自己的山神。人們在信奉的神山壘起刻有經文的石堆(俗稱“嘛呢堆”),石堆呈圓形,下大上小,高約有兩米堆頂插木桿、掛經幡,正中用泥石作龕;龕內的平整石塊上繪刻神像,其現狀猙獰可畏。祭山神時,人們一著華麗,攜帶用五色布印制的經文、幡旗和柏枝、糌粑、稞麥,從四方撒到麻尼堆旁,懸經幡于石堆之上或牽掛在左右叢林,然后焚燒柏枝,撒上糌粑、稞麥,頓時濃煙繚繞,接著再撒青稞,一邊念誦經文,一邊圍繞麻尼堆轉圈(逆時針方向),祈求山神保佑平安。至今全縣城鄉村均有祭山神活動。
四、祭湖、溪、河
稻城群眾習慣信奉祭湖、溪、河,人們視湖、溪、河是海洋的源頭,既茲潤了大地,又充實了海洋,所以在當地傳統文化里,人們把海洋比喻為智慧的源頭,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財寶。在祭湖、溪、河時,向湖、溪、河里撒糌粑、青稞,口誦經文,祈求龍王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五、祭祖先
稻城各家各戶每年都要請高僧到家念經一至二次,主人拿出糌粑、酥油、茶葉、鹽巴以及布片和糖果之類的東西交給喇嘛擺設后,念經,念經完畢,主人便天天在家焚燒上述用品,直至燒完為止。其意為可超度家中逝者的亡靈,保佑全家人口平安。焚燒掉了糌粑等物經喇嘛念經祈禱后,認為死者可得食,不受饑寒。
?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