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涼山彝族的婚禮習俗帶有區(qū)域性,但也是大同小異,各有所長,各有特色。經過了換童裙的姑娘,開始在等待說親了,也在等待緣分的到來。在過去,彝族女孩的婚姻大事由父母定,但不乏也有叛逆者,擺脫父母的約束而爭取婚姻自由的。現在的時代變了,父母和個人都要參與婚姻大事的決定。?1、訂婚?一般由男方派一媒人前往女方提親,有的一次就成,有的幾次才能說好。只要男女雙方都同意了,各種條件談妥了,就要舉行定親儀式。定親儀式要潑水,抹鍋煙子,殺豬宰羊。當男方使者要來的時候,女方主人家喊來鄰居婦女,藏好了一桶桶、一盆盆的水,并在手上抹好了黑黑的鍋煙子,等待客人的到來。當定親的客人一來,四面八方的婦女們峰擁而來,向客人潑水、抹鍋煙子,把客人潑得一個個像落湯雞,一張張的白臉全變成了黑臉。潑水和抹鍋煙子時,客人不能生氣,客人和主人可以相互進攻。按規(guī)矩,客人進了屋子就不再潑水了。有情的年輕小伙子和姑娘就趁此機會互相戲耍,以拖、拉、捏、推、摸等動作進行秘密活動。?潑水、抹鍋煙子過后,給客人敬酒。?第一道儀式就是給客人敬燒肉,彝話為“舍府則”。主人用雙手恭恭敬敬地把裝有燒肉和酒杯的木盤端給客人中的一個,客人也伸出雙手接受,先渴酒再嘗燒肉。杯中的酒可以喝完,但盤中的肉不能吃完。因為能喝酒是好漢,能吃肉是狗熊。?這時候,人們的眼睛都盯著那木盤,盯著那掌權的客人。?當客人喝了酒嘗了燒肉后,從包里掏出鈔票或銀子放在木盤中,然后站起來,用雙手遞給主人,說一些祝賀、得人心話,才坐回自己的座位上。?裝在盤子中的錢,就是定親禮,一般都是單數,但更多的是“九”數,如九千九百元,一萬九千九百元,九砣銀子或三十九砣銀子、九十九砣銀子等。“九”在彝語中為“古”,“古”為久遠、牢固的意思。所以,涼山彝族喜歡九這個數。?訂婚儀式上,還要訂結婚的日子。當然,結婚的日子一般地說都由男方測定,但要聽女方的意見,主要看雙方屬相和不和,要請畢摩測算。?2、迎親?迎新和訂婚一樣要潑水抹鍋煙子,也一樣殺豬宰羊,鄰居鄉(xiāng)親們都前來祝賀,送親。迎新的晚上,寨子上的女人們都穿上新衣服,來打扮出嫁的姑娘,來唱送親歌《惹打》(留住。那歌聲如泣如訴,動人心弦,讓人難舍難分。?晚上,姑娘們一邊給新娘梳妝打扮,一邊唱歌,唱得淚水汪汪,唱得牽腸掛肚。?第二天,新娘就要被接走了,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姑娘要出嫁了,從今往后就是別人的媳婦了,當父母姊妹的心頭難免有些不好過。這時前來接親的客人催促著新娘上馬,人們開始慌亂起來。按規(guī)矩,第二天臨走時,新娘還要重新梳妝打扮。?梳妝打扮后,新娘頭上蒙上一塊繡花巾或花帕,由新娘的表哥或表弟背出門,背出院門就上馬了。?送親的都是新娘的親戚和鄰居,少則十多個,多則幾十上百。?所地地區(qū)送親的全是男性,沒有女性,自古以來都這樣。?什乍、依諾方言區(qū),有少部分女性參與送親。?3、婚禮?送親的跋山涉水,一路風塵。涼山彝族送親一般都步行,只有新娘或送親的老前輩才能騎馬。新娘的侄女們如果知道新娘要路過,都要在路上接待,給新娘敬油炒飯,給送親的人敬酒。這是一種禮節(jié),一種祝愿,一種親情。?婚禮就其規(guī)模來說,有大有小,按各家的經濟情況而定。但是,基本的程序儀式都得進行。當然,現在也有被簡化了的婚禮。?當太陽快落坡的時候,把新娘接到新郎家近附歇息,寨子上新郎的侄婦女們前來敬酒敬油炒飯。主人家為客人敬酒接風洗塵,以示尊重和慰勞。?此時此刻,最著急的還是寨子上那些女人們,她們早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為潑水大顯身手。?但不能給新娘潑水,只能給送親來的客人潑水。?女人們和客人們正在水戰(zhàn)的時候,新娘被背進房。?新娘被背來即將跨門檻時,主人家的主婦在門檻前迎接,扯去新娘頭上的紅頭繩,畢摩念經,新娘進入新房。客人以輩分的高矮按次序就座,這時候,斷斷續(xù)續(xù)的潑水還在進行。主人家口頭在招呼“不要潑了,客人們該休息了”,實際上還在用眼神和小動作悄悄在慫恿潑水的女人們。?婚宴上都興吃砣砣牛羊豬肉,喝碗碗酒,七八個人圍成一圈,席地而座。?新娘和背新娘的小伙子一起用餐,其他人不得與新娘一起用餐。?婚宴過后,給新娘梳妝,搶油炒飯,這是一種儀式,十分有趣。?這時候,主人和客人各選出口才最好的演講者,開始對口演講。?這種演講具有明顯的挑戰(zhàn)性、廣泛的知識性和趣味性,要有應變能力,要回答對方的問題。一般先由主人演講,說一些客氣話,然后才進入挑戰(zhàn)性的演講。主客對峙,誰也不讓誰,誰也不服輸。那演講者,口若懸河,古今中外,內容無所不包,天南地北,精彩之極。有的能說到雞叫,語言內容不重復。?在院子里,年輕的主人和客人在組織摔跤比賽。?在月光下,也有男女青年竊竊私語,口弦聲、月琴聲,讓人心曠神怡。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