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酥油花燈節
每年藏歷正月一日至十五日,昌都強巴林寺集中所有的活佛、格西、喇嘛舉行祈愿大法會,內容包括誦經、供佛、辯經等。將祈愿法會推向高潮。十五日晚,在寺院四周搭起象征佛祖和強巴林寺歷代活佛、高僧的五座酥油花架,高者達八米,低者約五米左右?;芤月毼恍蛄?,分別供奉勝者釋迦牟尼、文殊怙主宗喀巴;持蓮花觀世音帕巴拉、昌都護法神;佛子謝瓦拉、護法神班戈帳素;金剛手加熱活佛、騎羊護法神當金嘎那;向生西繞桑布、財禮布祿金剛?;艿乃闹苡媒鸺埡陀猩钟妥龀善邔?即金剛寶、神珠寶、玉女寶、主藏臣寶、白象寶、紺馬寶和將軍寶)、八吉祥、八瑞物(即鏡、酪、長壽茅草、木瓜、右旋海螺、牛黃、黃丹和白芥子)等。
城市和鄉村的農牧民群眾手捧哈達,在夜幕降臨之際紛紛涌向寺院,朝拜花燈供品,向花架上投去一條條祈求三寶保佑、心愿如意的潔白哈達。朝拜完花燈,親朋好友或家人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2.薩嘎達瓦節
藏歷四月稱“薩嘎達瓦節”(即氐宿月)。相傳佛祖釋迦牟尼于藏歷鐵猴年薩嘎達瓦月七日降生;木馬年薩嘎達瓦月十五日成道;鐵龍年薩嘎達瓦月十五日圓寂。故藏族人民把此月視為佛祖降生、成道、圓寂三天的頌經節,并把此月視作有造化和吉祥的月份。
薩嘎達瓦期間,各大小寺院舉行各種佛事活動。根據傳說,特別在薩嘎達瓦月的前半個月,廣大城鄉居民和農牧民群眾戒殺生,有的戒肉食、有的戒酒,每個信教者都虔誠轉經筒,請喇嘛到家中頌經,供百盞、千盞酥油燈的習俗。有條件的對主尊佛像涂金,佛像前供千盞酥油燈。
十五日,從早晨到晚上人們結隊到佛尊前添燈供佛,發放布施,給僧眾燒茶敬食,在轉經路邊的嘛呢堆旁煨桑煙、焚香祭神。沿轉經路行善接濟乞丐。有的群眾到了一定時候,到林卡或草壩上享用食品,唱歌跳舞或進行其它娛樂。
3.央勒節
“央勒”(意為夏令安居),每年藏歷七月三日至十五日寺院舉行隆重的夏令安居儀軌節。節期所需物品全部由強巴林寺司庫作提供,把全部物資運達到大絨覺恩木(原帕巴拉活佛的夏令寺院),并在寺院前的草壩上搭好一個個華麗的帳篷,帳中擺設藏床、墊子、卡墊、被褥等,設置佛龕,在佛龕上陳列糖果等豐富的食品。
七月四日開始,寺院邀請“朵麥基巧”(即昌都總管)和官府的近衛及官員、辦事人員等舉行三天的盛宴。然后由總管府和寺院雙方出資繼續夏令居七天,在盛宴期間,總管府從兵營中調派士兵表演藏戲《洛桑王子》、《頓月頓珠》、《嘎拉旺布》等劇目。寺院派該寺“阿確扎倉”(即已下鄉登門串戶誦經的僧團)的喇嘛表演獨具昌都特色的藏戲《拉魯普雄》、《斯郎多王子》、《釋迦十二行轉》等劇目。
過“央勒節”期間,遠近農牧區和城鄉廣大群眾也準備食物、酒等,在寺院旁搭起大小帳篷,在觀賞藏戲的同時,男女老少跳起歡樂的鍋莊等舞蹈,唱山歌,祝福“央勒節”永存。
4.“拉白”節
每年藏歷九月二十二日稱為“拉白”節(即降神節),藏歷九月二十八日又稱帕巴拉活佛圓寂頌經日,寺院集中全寺僧人進行頌經祈禱,給神殿中的所有佛像敬供品,同時向全寺僧人發放布施,祈愿還凈。廣大群眾紛紛到寺院焚香、煨桑煙祈禱,進行供奉,添滴每一盞酥油燈,朝佛轉經,接濟乞丐。祈求佛祖保佑世上萬物生靈。
5.“安確節”
“安確”(即燃燈節),也是僧眾換袈裟日(準備冬衣),每年藏歷十月二十五日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圓寂日。夜幕剛降臨,城鎮和農村牧區每個家庭的房頂或院墻上,或窗戶邊上閃爍著一排排酥油燈。當夜深人靜時,從高處望去,整個城市成為燈的海洋。在燈火輝煌的寺院大殿頂處,喇嘛不時地吹奏起長號和嗩吶。虔誠的人們手捧藏香、柏樹枝,涌向寺院朝拜神燈,拜佛轉經,在桑火上加添柏樹枝,頌經祈禱,以表示對祖師宗喀巴的敬意。
此外,節前三天,昌都鎮的兒童們出門,挨家挨戶化錢或食物(茶葉、酥油、鹽、五谷)。據傳兒童們這幾天化來的食物是宗喀巴大師賜給他們的福力,因此每個人家或多或少地給一點錢或食物,以免兒童們失望。到了“安確”節的當晚,兒童們聚在一戶有條件的家中,一邊集體念誦經文頌揚宗喀巴大師,一邊集體享用化來之物,盡情玩耍,通宵達旦。這種習俗延續至今。
6.“古慶”節
每年藏歷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寺院舉行隆重的“古慶”(即跳護法神)活動。“古慶”節期間遠近鄉村及城鎮居民身穿節日盛裝,到寺院朝拜一年一度的跳神舞。在莊嚴的長號和嗩吶聲中,裝扮護法神喇嘛頭戴各種不同護法神的面具,手上揮舞著各種降妖驅魔的法器,跳起使人毛骨聳然的神舞。二十九日這天的“古慶”儀式最重要。這天上午繼續跳神,下午跳護法神舞的同時,幾十名僧俗人員把“寧嘎”(即用糌粑制的魔鬼身軀)抬置于舞場中央,各尊護法神把握在手中的不同法器對準“寧嘎”跳驅魔舞,然后僧俗民眾聯手在眾護法神驅趕妖魔的儀式中,把“寧嘎”抬到寺院下游地帶,拋置于架好的四方形干柴草堆上,澆油焚燒,同時全體喇嘛活佛及護法神齊頌咒經,俗人鳴槍,手舞長刀,成千上萬的群眾齊聲高吼驅趕妖魔。人們認為通過這個儀式妖魔已被消除,相信來年一定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安康吉祥。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