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喀什被批為經濟特區,想起我們上中學的時候一直被深圳的經濟特區所振奮,也不免為喀什振奮一下。畢竟要好好發展這個幾乎被遺忘到國外去的地方了,畢竟這是民族團結和融合的一個好契機。
喀什我是5年前去的,不論是鱗次櫛比的老城,還是充滿異域特色的艾提尕爾清真寺以及香妃墓,都讓人難忘,雖然感覺那里比較貧窮,并且走在大街上總不免捂緊錢包和相機。但是當地的人文地理以及民俗風情特別讓人迷戀,特別是滿大街趕著驢車樂活漫步的維族老漢和一口彈音的烤包子店的店小二,簡直讓人感覺生活在一個歌舞片里。
有人說過,不到喀什等于沒有到新疆,因為只有這里才有最純最真的維吾爾風情。來到喀什如果能有幸觀看當地刀郎人如癡如醉的麥西來甫彈唱,一定會被這種西部的奔放熱情所感染。否則那個唱流行歌的小子不會以這個地名作為自己的名字!
喀什建城兩千多年,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它是陌生而遙遠的,遙遠的存在于茫茫的沙漠戈壁的邊緣,象是依偎在昆侖山的腳下;遙遠的似乎是在荒古天邊。
?
?
同時它又是如此的豐富神秘,這里是中西亞文化交融之地,獨特的讓你似乎身處在另外一個國度而又讓你說不出象哪個國度;獨特的能夠代表新疆的縮影而又不是完全的新疆。喀什仿佛像蒙著面紗維吾爾族少女,使你根本看不清她的真面目;尤其是喀什老城,深遂的象它那些幽深的古巷,永遠的曲徑通幽,無限的延伸于歷史的時空中。
要細味喀什的老城,可以從城里最大的艾提尕爾清真寺開始,這個亞洲第四、中國第一的大清真寺,嚴格按照穆斯林的傳統,一天五次禮拜,所有的穆斯林男子都必須在這個時間段內寺院。寺院在禮拜時間不對外開放,進入禮拜堂需要拖鞋,老人們面對正西方,正襟端坐。清真寺的外表是鵝黃色的星月塔頂建筑,在藍天的映襯下有種神秘莊嚴的氣勢。而一進門,綠意蔥蔥,樹影婆娑,拾階而上,鋪滿各色地毯的長廊中,維族老人靜靜坐在那里。每逢“居瑪日”(星期五),來寺院做禮拜的有六七千人,節日可達五六萬人。
在伊斯蘭教的兩大節日:古爾邦節和肉孜節,在艾提尕爾廣場上及周圍會聚集眾多的穆斯林,有時可達10萬人之多,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毫不夸張。
艾提尕爾清真寺的對面就是喀什的老城區,一路慢慢走過去,有金銀首飾一條街、銅器和樂器一條街、鐵器和木器一條街,街道兩邊大部分是土坯壘制的黃墻,整個老城鄰此接彼,錯落有致。時時可見舊式雕花二層樓的旅館,窗口盛開著鮮花,街上是一片又一片維族人的手工坊,樂器店,馕餅鋪,金銀鋪,雜貨鋪……手工作坊同時又是商鋪,間間相連。?
每間商鋪的藝人們,各自不停地忙碌著。有鐵匠鋪的師傅鉗著赤紅的鐵丕,用小錘點引著掄大錘徒弟狠狠地在錘擊,乒乒嘭嘭;有低頭精心鑲嵌制作著他們特有的民族樂器,偶爾,從樂器制作鋪里也會傳出陣陣調音的樂聲。
有制作他們才會制作的銅器,在銅器上雕刻花紋從不用預先繪制圖案。銅匠們總在埋頭輕輕地敲擊著手中銅丕,叮叮當當,此起彼伏響個不。有木匠用特制的車床,轟轟地車著各種精美的木器。
穿行在這些舊巷,仿佛時間凝固在遙遠的中世紀,在每一道發黃的舊墻背后,都一個關于穆斯林的古老傳說,靜靜的守望在此,已是千年。那些披著紗麗的女人站在各自門口,孩子們騎著自行車從身邊掠過。
午后陽光的影子灑在小巷的地面上,灑在舊黃色的磚墻上,斑斕皎皎,猛一抬頭,是一座又一座藍青相間、星月塔尖的清真寺,悠長深遠,古老而寧靜,透著歷史的塵埃。
?
倘若是周日,那定然要去逛喀什最著名的大巴扎,“巴扎”是當地人對集市的稱呼,從日用小商品到男女兒童服裝布料,從穆斯林日常吃的羊肉水果馕餅酸奶到葡萄干、杏仁干等等各類干果干貨。
從玫瑰花茶磚茶沏茶到雪蓮干貝鹿角等各類藥材藥品,從手工地毯圍巾氈帽到俄羅斯銅鏡望遠鏡,從十二木卡姆各類樂器銅器金銀首飾到做工精美的英吉沙小刀馬鞭伊犁薰衣草精油……你能夠想到的一切,在喀什巴扎全都囊括了。
這里可以說是新疆購買特色紀念品最好的地方,買東西一定要還價狠一點,而且還價要三思,還價又不買是當地人不喜歡的行為。大巴扎旁邊不遠處是高臺民居,也是逛喀什老城一處好地方。
?
?
喀什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