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紀以前,美國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從云南進入亞丁,在著名的三座金字塔形雪峰下,洛克盡情地享受了亞丁美麗景色帶給他的驚喜。回國后,他又通過筆把這份驚喜永久地保存在《美國國家地理》上,在這本著名雜志中,他這樣寫道:“在整個世界里,什么地方還有這樣的景色,等待著攝影者和探險者的”。一個世紀之后,亞丁的知名度因為一個早已消失在雪山深處的神秘理想國——“香格里拉”而陡升,在所有被稱為香格里拉的地方,亞丁被認為是“最后香格里拉”。
六月,我們走進了這片神奇的土地。
在馬上
坐在馬上,馬由馬夫牽著,清新的空氣里彌漫著杜鵑花的淡香和帶有一絲馬糞的青草的氣息。跨過一個木橋,穿過一片紅杉林,雪峰象一個巨大的蝙蝠張著翅膀沐浴在清晨太陽的金光中。這便是亞丁的標志性景觀——念青貢嘎日松貢布雪山。號稱神仙居住之地的念青日松貢布雪山,由海拔6032米的主峰仙內日和海拔同為5958米的夏諾多吉、央邁勇三座雪峰組成。三座雪峰之間以又長又寬的冰川U形寬谷相連,源于雪山之水在寬谷中以呈蛇曲蜿蜒,形態婀娜。沒有水地方,豐饒的牧草和花開各色的矮杜鵑象一塔塔剛做出酥油花。
雪山在這里受到人們的尊重,以佛教觀音、金剛手、文殊三菩薩命名的三座雪峰。冰雪覆蓋面積達到了1060公頃。在路上,我們居然看到現代冰川下伸至海拔4200米的亞高山針葉林,與青黛色的樹枝相映成趣。到了午后,晶瑩的雪山便在浦霧與煙嵐中顯得空靈而神秘,一朵一朵的白云飄來又移走,傳說中的
香巴拉王蓮花狀的王宮象真的就在雪山的背后。
環繞雪山的小路因為朝圣者的腳印變得寬闊,夕陽中朝圣者被夕陽拉長的身影在游客眼中顯得真實而又漂渺。傍晚,疲勞一天的馬在洛絨牛場細細地吃草,疲勞一天的馬夫也在雪峰下的密林深入燃起裊裊炊煙。再過一會兒,酒足飯飽,朝圣者和馬夫的歌聲便在潮潤的空氣中氤氳開來。到了月上央邁勇,聽到便只有同伴的鼾聲和賬蓬外馬的脖鈴聲了。
永遠的沖古寺
亞丁雪山給人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亞丁人對他的摯愛也超越了時空和生命。要破譯其中的內涵,仙內日北麓的貢嘎沖古是一定要去的。
從亞丁村溯貢嘎銀溝而上,約半個小時路程,諾大的沖古草坪便出現在眼前,貢嘎銀溝象撒開的辮子彎彎曲曲地從草坪的一端流過另一端之后收斂成溪,繼而向下。草地遠端,仙內日和夏諾多吉雪峰驕健的身影在薄霧中時隱時露。穿過插有紅、黃、藍、白、綠五種顏色經幡的一個木橋,便進入一片墨綠色的原始森林,由杉樹和松樹所組成的這片森林蒼郁滴翠、原始而整潔,青黛色的樹梢在雪峰的襯映下具有剪影一樣的效果。貢嘎沖古的殘垣斷壁便在這樣的背影中牽動你的思緒。始建于明代的貢嘎沖古寺是稻城縣唯一的尼姑喇嘛寺,由于年已失修,已破爛不堪。但從廢墟的規模還能依稀看到昔日的盛世香火。至于衰敗的原因,據馬夫講是因為寺廟的僧人擔心拜佛的人太多打擾山中居住的神仙而故意不加修繕。雪山與松林中的貢嘎沖古寺總給人以紅塵之外的神圣感,這時絕對是凈化人心靈的理想之地,其實貢嘎沖古寺不僅僅是供人憑吊,西側獵獵而動的五色經幡、規模宏大的嘛尼堆群以及寺廟唯一保存完好的經堂里僧尼的誦經聲,仍散發出強烈的生命的氣息。
與沖古寺為鄰的還有一潭碧水——卓瑪擁措又名渡姆湖。由沖古寺向西行500米就到了湖畔。站在湖畔,水的顏色與兩岸的森林讓你以為到了九寨溝。湖的背面就是仙內日雪峰,發育于山巔的冰川一直下伸至湖的南岸與湖水接。因為景色實在宜人,這里成為游人最愛逗留的地方。
魔鬼的故鄉——恰斯地獄谷
在亞丁便聽許多人說起位于念青貢嘎日松貢布西側的恰斯地獄谷。但能身臨其境者微乎其微,原因是沒有對游客開放。在征得亞丁管理局同意后,我們決定探秘地獄谷。由于“事出突然”,在日瓦鄉我們只找到一輛手扶式拖拉機,包車費是400元。從日瓦到恰斯只有不到80公里車程,我們的“專車”竟走了8個小時。一路上因為有著名的俄初山風光被我們盡收眼底,于是便沒有了倦意。
傳說中的恰斯地獄谷,是居住在雪山上的神仙們懲治惡魔的地方,據傳每當月黑風高時,殺人者的嚎叫與被殺者的哀鳴總是讓人寒毛倒豎。從地貌上講地獄谷其實不過是夾恃于兩片懸崖之間極窄的十余公里V形狹谷。由于谷內壁立千仞,原始森林蒼郁茂盛,再加上石灰巖溶蝕地貌造型奇怪,富于想象的人們便加以了發揮,谷內景觀命名也是千奇百怪,黑瀑布、地獄門、鬼崖、地獄與天堂之間,與鬼神習習相關。
走進地獄谷給人最印象最深不是恐怖,而是谷之深、谷之幽,縱情于山水,惡魔的傳說便不過是豐盛宴一角的一道配菜而已。在地獄谷我們還見到了鈣華景觀,與黃龍形成于U形谷中的鈣華景觀不同,恰斯鈣華形成于V形峽谷中,便多了幾份獨特的韻味,金黃色的鈣華流象一條黃絲帶舞動林間。
與地獄谷的傳說不相稱,以魔鬼為鄰的恰斯居民,友善而好客,最好的證明就是給我們做向導的村長車仁多吉,他不但將我們的隨身物品全放在自己肩上,并且總是為沒有馬給我們騎而十分內疚。老鄉居住的村子十分美麗,站在地獄谷谷口的古鈣華臺望過去,夕陽象舞臺上的追燈照亮整個村落,褚紅色的藏寨便靜靜地沐浴在血一樣的霞光中,屋頂四角的柏樹枝與銀色的輕煙恰如其分地隨風而動,收割后金色的青稞也在屋頂的陽臺閃閃發光。
在這個美好得讓人有點心悸的地方,我真想自己也象身邊的一棵野花,深深地把根扎入這片熱泥,然后慢慢地發芽,無聲無息地釋放出屬于自己的那一抹淡香,伴隨著這個村子和村子里的人們每天迎來日出送走晚霞。
亞丁,這是一片真正物欲紅塵的凈土,無論是菩薩居住的雪山,還是惡魔的故鄉地獄谷,奉獻給游客的都是純凈的空氣和引人入勝的風景,地獄與天堂永遠不過是裝在老人心中的傳說而已,就象那些想要尋找“香格里拉”的探險者和把生命融化在信仰中的朝圣者,他們尋找的也不過是心靈的慰藉,只要感到快樂,“香格里位”和“神”就到了你身邊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