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清明節假期國內部分地區旅游市場及細分行業出現“量價齊升”現象,多個旅游平臺預訂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國內游也呈現“爆棚”,居民消費需求呈現增量提質特點。 ...

繼清明節假期國內部分地區旅游市場及細分行業出現“量價齊升”現象,多個旅游平臺預訂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國內游也呈現“爆棚”,居民消費需求呈現增量提質特點。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分析,受境外疫情影響,國內旅行對出境旅行的替代效應繼續顯現。一方面,勞動節假期人們出游需求持續增長,另一方面,部分細分行業和局部地區已經迎來了升級的消費需求。
程超功介紹,綜合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及居民出行出游需求情況,預計4月30日至5月5日全國鐵路、民航及道路客運的客流量為2.5億人次左右,局部地區的大交通(不含市內交通)客流量有望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從需求結構來看,探親返鄉客流依然是勞動節假期鐵路客流主力,旅游客流的占比也將有顯著提升。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方澤茜預計,今年勞動節假期國內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億。
旅游各個細分市場也迎來不同程度的復蘇,國內旅游目的地也出現了一些“黑馬”。截至4月中旬,在攜程平臺上,今年勞動節假期機票、酒店、門票、租車的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分別實現23%、43%、114%、126%的正向增長。在民航運輸方面,勞動節假期機票經濟艙平均票價為1021元,超過2019年同期均價;揚州、舟山、北海的機票訂單量較2019年分別增長179%、142%、116%,成為“黑馬”。跨省租車也是今年勞動節假期出游的亮點,其中西寧、銀川、喀什、烏魯木齊、拉薩的租車訂單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98%、271%、500%、367%、229%。
同程旅行預訂數據顯示,廣州、北京、重慶、成都、西安、深圳、沈陽、長沙、上海、武漢將是鐵路運輸出發及到達客流量最大的城市;廣州—海口、北京—上海、北京—成都等航線客流量最大,廣州—海口等航線的去程和返程機票票價較2019年同期增幅超過100%。該平臺住宿大數據顯示,預訂量同比增幅較大的城市包括珠海、哈爾濱、武漢、煙臺等,其中湛江、揚州、長沙等地酒店預訂量甚至超過了2019年水平。
春秋航空數據顯示,勞動節假期從供給來看,該公司在上海70余條航線,直飛71個目的地城市,提供162萬多座位數,同比2019年增長近25%;從需求來看,機票預訂量較2020年同期增長21倍左右,較2019年增長約4%。人們出游意愿更加明顯。
從出游目的和休閑選擇來看,居民出游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消費升級的趨勢也更為明顯。程超功介紹,今年勞動節假期旅行消費從交通、住宿到旅游線路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需求結構中高品質產品占比的提升也是重要原因,即人們更多地選擇飛機出行,旅途住宿更多地選擇高品質的精品度假酒店、度假別墅等等。
首先,文旅融合更為明顯。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紅色旅游持續升溫。馬蜂窩旅游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介紹,在馬蜂窩攻略平臺上,以北京、西安、重慶為代表的紅色旅游目的地攻略關注度最高,其閱讀量近期較前一段時間增長了超過70%。來自同程旅行的機票大數據顯示,截至3月下旬,清明節假期和勞動節假期前往紅色目的地的航段占全部航段的15.6%,較2019年同期提升了4個百分點。
飛豬平臺上,科普、考古、博物館及文化遺址等相關商品預訂量同比增長超15倍,三星堆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北京國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西安碑林博物館等搜索熱度較高。
其次,“酒店+”等更為從容地消費更受青睞。攜程平臺上,高星級酒店訂單占比超過五成,因這些酒店的主題活動和文化體驗,酒店本身也成為“目的地”。
再次,私家團、小眾旅游目的地和跨界玩法更受追捧。攜程平臺上,報名私家團的人數比2019年勞動節假期增長533%,人均花費為4800元,比2019年提升三成多。馬蜂窩平臺上,沙漠、徒步、房車、趕海、沖浪等此前相對“小眾”的玩法更受歡迎。飛豬報告稱勞動節假期全國各地將舉辦20余場音樂節,購買假期音樂節門票的用戶,有六成是“跨城觀演”。
中國旅游研究院近日預測,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17.22億人次,同比增長85%;國內旅游收入1.28萬億元,同比增長102%。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分析,從出游人次來看,國內旅游有望在勞動節假日期間接近、恢復甚至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但專家同時分析,由于近程旅游占比高、旅游產品價格低、景區減(免)票等原因,旅游消費完全恢復尚需時日。“預計在三季度,尤其是在國慶假期,我國的旅游消費將迎來更為明顯的復蘇。”戴斌說。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