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灣仔是一個獨特的新舊并存的社區,灣仔位于香港島北岸的中央位置,同時也是香港歷史最悠久、具有很深文化特色的地區。灣仔由最初的海濱小村,經過多年的填海工程,才慢慢轉變為如今繁盛的商住中心。這里匯聚了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金紫荊廣場、中環廣場和時代廣場等商業地標建筑,還密布著街市、小商品店、水果攤,保留著古老的灣仔郵政局、寺廟。

香港灣仔百多年前是漁村,也是港島最早發展的地方,至今仍有數以百計的船家居住在這里,保留著傳統漁村的特色。到了這里,可以乘坐舢板游覽港灣,每人大約收費50—70港幣,如果人數較多可以議價。
在乘船的過程中,可以拍到許多優美的風景照,有著濃厚的漁港色彩,在海灣內停泊著各式各樣的捕魚船只、供應飲食的海鮮舫、古舊的中國式帆船。很多游客還專程來此品嘗海鮮。

特別聲明:本文圖片均由深港在線實地拍攝,版權所有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今天的灣仔全區面積約976公頃,居住人口約17萬,而到灣仔區工作、購物及享用區內設施的人士則多達60萬。灣仔有極完善、又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統,包括地下鐵路、公共巴士、小巴及電車。如要渡海,在灣仔碼頭乘搭渡海小輪亦是理想的選擇。
銅鑼灣是全港三大鬧市口之一。摩天大廈鱗次櫛比,商店里的各種商品琳瑯滿目,寬闊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在銅鑼灣最適合于作為參照物的是崇光百貨店。崇光百貨店前電車行走的路為主干道,靠近灣仔一方為軒尼詩道,靠近北角一方為怡和街,以這條路為界,新街與舊街真實地形成對比。

軒尼詩道是灣仔的主干道,終日車水馬龍,行人如織。坐在叮叮車上,你可以看到高層寫字樓與夜市小攤和諧共存的畫面。由軒尼詩道向南步行,穿過狹窄的街區,穿行于利東街、汕頭街、廈門街等小巷子,發現濃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這里的市民經常邀約一同去街市買菜,或是午后到茶餐廳閑聊,鄰里熟識、互相幫助,與大城市里淡漠的鄰里關系截然不同。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主干道的海邊一側是新銅鑼灣,為百貨店與電影院的密集地區。特別是從街道中心的崇光百貨開始,到記利佐治街一帶都是百貨商店。從崇光通過記利佐治街,從最初的十字路口(大丸、松坂屋、電影院翡翠的十字路口)向海岸線一側的百德新街,這條街周末人相當多。從百德新街到告士打道,向左就是怡東酒店,它的旁邊就是世界貿易中心,42層建筑的寫字樓1996年完成了改裝工程,G/F-4/F是購物中心,已經開業。

灣仔一帶街道也在不斷擴展,與軒尼詩道并行的駱克道、謝斐道,直到銅鑼灣的西部的堅拿道東一帶,都是公認的好餐館集中地區。堅拿道東的東側波斯富街之間有一巨大的購物中心“時代廣場”,1995年利舞臺廣場開業,形成新的人流。漂亮的餐館與商店的不斷增加,使這一帶充滿了活力。

在灣仔,隨處可見老香港的味道,而灣仔舊區的石水渠則最具代表性。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這條街依山坡向上蔓延,兩邊是不知名的小店,兩幢四五層高的老式建筑格外顯眼,其中一幢被刷成通體黃色,另一幢則是半幅藍色半幅灰色。這幢外表破舊的宅子被當地人稱為“藍屋”,走近藍屋,底樓的一家臨街鋪面曾是黃飛鴻大弟子林世榮開設的醫館,后來由其后人接手,改名為“林鎮顯醫館”,現在還在服務老街坊。醫館邊上曾經是一家老式酒鋪,現在改頭換面,成了一個集納老香港故事資料、老式家居生活用品的小型展覽博物館,并開展文化導賞等志愿服務,它的名字也逐漸被人所熟知——香港故事館。

除了藍屋,灣仔還有灣仔洪圣古廟、街市以及灣仔郵政局等歷史文物景點。每一處景點都設置了牌匾及介紹,可以讓游人詳細了解灣仔歷史及建筑特色。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這里既有老香港的味道,又有很多現代元素,真的是個奇妙的地方。叮叮車在這里隨處可見,仿佛讓人們一下就回到了幾十年前的香港。每天早上都有很多報社的發行人員在那里派發免費的報紙,這也是極具香港特色的風景。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香港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