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與貴州毗鄰有一個三江侗族自治縣。走進侗鄉,最先進入眼簾的就是風格獨特、結構精巧、雄偉壯觀的風雨橋和鼓樓,這些獨特的建筑與周圍秀麗的田園風光相影,構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夜色里,金光閃閃的鼓樓 圖片來源:張牙舞爪羊牽著非驢非馬狼 新浪博客三江縣是源遠流長,它始建于宋朝,崇寧四年(1105年)在融水縣三口寨置懷遠軍,后現丹洲鎮設懷遠縣。后幾經興廢,直至民國2年(1913年)均稱懷遠縣,民國3年(1914年)易名為三江縣。1955年9月改為三江侗族自治縣。
侗寨有三寶——鼓樓、大歌、風雨橋。大歌,咱是無緣現場跪聽,而鼓樓和風雨橋咱是親眼目睹了一遍。
遠看秀麗唯美的鼓樓 圖片來源:張牙舞爪羊牽著非驢非馬狼 新浪博客據說三江侗族自治縣正式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紀錄總部遞交了三份申請,一是“世界最大的木構鼓樓”、二是“世界最長的風雨橋”、三是“世界最長的侗族農民畫”。
三江鼓樓號稱“侗鄉第一樓”,它造型獨特,優雅壯觀,集民族標志性、旅游觀賞性于一體,成為三江縣的標志性建筑。鼓樓為全木結構,據說它的建成創造了鼓樓的“四個”之最。一是占地面積最大,鼓樓共有60根柱頭著地,占地面積600平方米,總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二是高度最高,總高為42.6米。三是樓層最多,共有27層瓦檐。四是主柱最大,支撐鼓樓的4根杉木主柱直徑均在70厘米以上。第一主柱樹齡208年,胸徑85厘米,長27米;第二主柱樹齡206年,第三、第四主柱樹齡也在百年以上。
三江風雨橋,橫跨在三江縣城的潯江河上,橋基為鋼筋混凝土月牙形單拱橋,橋面為木質結構,橋長368米,橋面寬16米,有7個橋亭,人們可以在橋亭上扶欄觀景,一覽潯江之秀,三江之美。風雨橋集侗族木構建筑技藝精華于一體,與“侗鄉第一鼓樓”三江鼓樓遙相呼應,把三江縣城裝扮地光彩奪目。它比此前世界最長風雨橋紀錄保持者,湖南龍山縣撈車惹巴土家風雨橋(289米)長出79米,比此前世界第二長風雨橋,湖南芷江龍津風雨橋(252米)長出116米,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上長度最長、規模最大的風雨橋,創造了世界風雨橋的新記錄。
三江縣新地標:侗族鳥巢 圖片來源:張牙舞爪羊牽著非驢非馬狼 新浪博客三江縣還建造了一座“侗寨鳥巢”,它位于三江縣城321國道旁,與“侗鄉第一鼓樓”三江鼓樓隔路相望。直徑80米,高27米,一樓設置6000個標準座位,二樓設置可供客人一邊品茶一邊觀看斗牛表演或民族表演的貴賓間66個,三樓建有66個侗族民風民俗展廳和一幅世界上最長的侗族農民畫。侗鄉鳥巢計劃在全國范圍內精心選購上百頭職業爭霸斗牛王,為“鳥巢”增色。侗鄉鳥巢”中的侗族農民畫,全長250多米,高2.7米,由15位侗族農民畫畫家共同制作完成。它也將申報“世界最長的侗族農民畫”基尼斯世界紀錄。
(文/金燕堂 新浪博客 圖/張牙舞爪羊牽著非驢非馬狼 新浪博客)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