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東京街頭,中國游客隨處可見。
外媒稱,在照看著全家從上海登上16層甲板的“海洋量子”號郵輪的同時,于志宏(音)承認他經常告訴孩子日本是個差勁的國家。
彭博新聞社網站8月3日報道稱,這并沒有阻止這位45歲的銷售員預訂下橫渡東海前往自己國家的“長期敵國”的旅游行程。于志宏在展開郵輪之行前說:“日本人很友好,具有某些良好的品質。我只是對日本政府不滿,因為我們需要尊重我們之間的歷史。”
預料于志宏的400萬同胞今年將前往日本品嘗壽司以及搶購電飯煲和電子馬桶蓋,這一人數將比去年增長2/3。根據日本駐上海領事館的統計,其中有大約40%游客來自大上海地區,而北京則占去了所簽發的赴日簽證總數的1/4。
報道稱,中國度假者人數的飆升是由于日元走軟導致旅行費用下降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爆發使韓國變得不那么讓人稱心的原因。外交關系也已解凍,在日本“購買”有爭議的東海島嶼引發中國各地反日抗議差不多三年之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了會面。
不那么清楚的是,為什么有這么多游客來自上海。研究日本問題的上海師范大學歷史學教授蘇智良把這一趨勢歸因于東部商業中心的實用主義和世界主義天性。蘇智良說,作為上個世紀殖民主義(包括日本殖民主義)的中心,上海有著很深的海外聯系。
他把這種關系的延續歸功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的學生交流:“這種趨勢實際上并未中斷過,并經受住了所有的政治緊張。”
報道稱,當地民眾赴日度假熱情的最明顯標志包括從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開出的郵輪。日本領事館稱,像347米長的“海洋量子”號和“天海新世紀”號那樣的郵輪今年將完成250次從上海前往日本的游覽行程,這比去年的110次高出一倍以上。
報道稱,中國游客已經從日本的貨幣寬松政策中獲得了好處。在過去12個月里,日元對人民幣已經貶值17%。游客還受到了更加寬松的簽證程序以及日本決定免除外國訪問者的銷售稅的誘惑。
33歲的王華(音)在上海以西的無錫市從事金融工作。她說,與日本的外交關系并沒有影響她帶兒子參加“天海新世紀”號郵輪日本行程的決定。她希望能感受日本這個國家本身。王華說:“政治是政府應該擔心的事情。日本有很多我們可以借鑒的東西。所以這一次我要去親身體驗一個它的人民和文化。”
郵輪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