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購物節升級為體驗大餐 首日零售突破9千萬
從購物盛宴升級為集美食、購物一體的“體驗大餐”,2020上海購物節開幕首日即迎“開門紅”。記者昨從市商業信息中心獲悉,據其重點監測的18家百貨店、購物中心的銷售數據顯示,今年購物節開幕式首日實現零售9000.79萬元,同比去年增長10.8%。
市商業信息中心指出,無論是位于市中心的百貨店還是居民社區的購物中心,今年購物節商家表現都頗為出彩。開幕式上,世博源吸引市民的除了天幕電影、文藝演出外,集60多個 露天商鋪的“2020中華美食節”的美食街亦是關注焦點。“傳奇滬味”、“寶島夜市”、“中華小吃”、“異國美食”
等多個美食主題區內,從傳統糕團、生煎小籠等上海小吃,到大腸包小腸、蚵仔煎等臺灣夜市美食,都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百聯世博源開幕首日除了美食街外,還同時啟動了“歡購一公里”的主題營銷活動,12日開幕式當晚,世博源銷售同比增長了444.5%。
今年上海購物節開張頭兩天,滬上30家大中型百貨店共計銷售2.26億元,同比增長36.9%。昨日上海市商業信息中心發布這一市場監測數據后,引發社會關注。近年來,電商逐步風生水起,狹路相逢的傳統商業如何迎接挑戰,一時成為熱點話題,很多商家把向電商轉型視為應對之策。
上述數據的公布提升了很多傳統商家的信心。但銷售的增長源自什么呢?監測數據顯示,大幅度的折扣、滿贈、VIP特惠等促銷活動是提振百貨店銷售的主要原因。不過,“營銷”和“消費體驗”才是數據背后的關鍵詞。如百聯中環購物廣場總經理傅明敢稱,他們增加場景活動,納入臺灣美食和玉佛寺素齋節,“活動營銷配合商品營銷,或許是百貨吸引人氣的一條新路。”
“傳統百貨應該更多地推出體驗式服務,這對傳統百貨商來說,其實應該是優勢。”上海商業聯合會相關人士如是回應銷售額的猛增。
前兩天銷售同比增三成
2020年上海購物節于9月12日晚在世博源陽光谷開幕。為期一個月的上海購物節中,100多項“會商旅文聯動、游購娛覽融合”的重點活動將在申城各商圈、商街、商戶輪番上演。
開幕式首日就取得了不錯的零售額。據上海市商業信息中心重點監測的18家百貨店、購物中心的銷售數據顯示,今年購物節開幕式首日實現零售9000.79萬元,比去年開幕式首日(2020年9月13日)增長10.8%。
購物節第二天銷售額的增幅更加突出。根據銷售數據,9月12日-13日,上海30家大中型百貨店共計銷售2.26億元,同比增長36.9%。其中第二日銷售1.32億元,同比增長68.2%。監測數據顯示,大幅度的折扣、滿贈、VIP特惠等促銷活動是提振百貨店銷售的主要原因。如百盛淮海店、東方商廈淮海店等實現銷售翻番;第一八佰伴、新世界城、第一百貨商店、浦東商場的增幅均達到30%以上。
購物中心增幅略低于百貨店,30家購物中心銷售1.46億元,同比增長5.5%。不過,受一線百貨店銷售向好拉動,上海中心城區和市級商圈銷售勢頭上升。監測數據顯示,上海購物節開幕頭兩日,淮海中路商圈銷售增長1倍以上,張楊路商圈增長84.1%,南京東路、南京西路商圈分別增長27.9%和27.2%,中環真北、徐家匯的增幅也達到10%左右。
美食加營銷功不可沒
同是購物節,為什么今年比去年頭兩日的銷售額增加36.9%?
對此,上海市商委商務處處長陳宇先提到天氣和場地的原因。陳宇先稱,去年購物節開張的時候正逢大雨,客流銳減,自然影響到銷量。今年7月,世博源整體開業,同時購物節開幕也選在了世博源,所以今年參加購物節的商鋪較去年多。
同時,世博源啟動“歡購一公里”的主題營銷活動。“開幕當天,世博源銷售同比增長了444.5%。”陳宇先說。
百聯中環購物廣場總經理傅明敢也認同活動營銷的作用。
今年購物節開幕當天,百聯中環銷售量同比上升12.5%。“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活動營銷。”傅明敢介紹,今年百聯中環引進臺灣士林夜市嘉年華,同時與玉佛寺合作辦素齋節,“這些活動一方面給消費者提供新的消費體驗,另一方面,也大大拉升人氣。”
同時,今年世博源舉辦“2020中華美食節”,火爆的場面也證明了美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60多個露天商鋪一并排開,并分成“傳奇滬味”、“寶島夜市”、“中華小吃”、“異國美食”等好幾個主題區供消費者選購。不論是傳統糕團、生煎小籠等上海小吃,還是大腸包小腸、蚵仔煎等臺灣夜市美食,都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很多攤位前都排起了長隊。
“今年購物節,美食街的消費功不可沒,同時也是對‘夜市’經濟的新的嘗試。”陳宇先說。
傳統百貨玩手機贏紅包
不過,早報記者昨日調查近十個百貨中心發現,有的百貨中心銷售大增,有的百貨中心銷售量較去年同期相差不大,“今年購物節頭兩天銷售額與去年基本持平。”
昨日,早報記者分別致電新世界、巴黎春天、八佰伴、高島屋、百聯中環、大悅城、東方商廈、置地廣場等百貨店。其中,第一八佰伴9月12日-14日,實現規模銷售11243.76萬元。巴黎春天相關人士表示,今年和去年的銷售額差不多。
“前面中秋節剛結束,后面國慶節還沒有到,本來這段時間也不是銷售旺季。”高島屋則表示,購物節期間,他們引進“日本東北地區手工藝展”,客流比較平穩。“其實上海購物節最大的效果在于其人氣效益,不然國慶節之前的這段時間確實有點尷尬。”
“傳統百貨要想發展,光靠辦節其實‘治標不治本’。”上海商業聯合會相關人士說到銷售的增長時告訴早報記者,如今,電商的發展已經深入人心,傳統商家應該更多地提供好的體驗。
購物節期間,百聯股份借鑒電商“三八節”的玩法,推出用手機掃指定二維碼參與“紅包搖搖樂”活動,即可贏取50元或100元的代金券一張,活動涉及百聯股份所有門店。第一八佰伴等商家則推出了“快遞專享”服務。南京路新世界商城則推出移動支付新方式,加快交易速度。
“說到底,百貨店的這些玩法,或多或少都脫胎于電商。但有模仿并不是壞事。傳統百貨應該更多地推出體驗式服務,這對傳統百貨商來說,其實應該是優勢。”上述人士說。
上海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