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 )北京天地壇初建成時開始,天壇作為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專用祭壇的歷史一直延續了490余年,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也結束了貫穿中國歷史達五千年的祭祀史,專用于為皇帝祭祀服務的天壇從此" 任人游覽",1918年民國政府將天壇辟為公園,實行售票開放。1951年北京市政府組建了天壇管理處,1957年天壇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天壇的文物保護、園林綠化工作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后,天壇的文物保護工作受到了重視, 各方面的管理得到了加強,清理了大量的非景觀建筑,遷出駐園單位,并將占用的古建筑騰出,80年代后,又陸續完成了壇內古建筑的保養修繕園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1992年修復圜丘壇內外24座損星門,1993年復建了圜丘望燈桿,以后又陸續復建了東北外壇墻,重修了南神廚、三庫、宰牲亭等。為了維護天壇優美的環境及祭祀氛圍,天壇一方面推行自然草坪園林化管理,另一方面又大面積地種植人工草坪,植樹綠化提高綠化覆蓋率并采用無污染防治病蟲害的方法進行植物保護,極大地改善了天壇的生態環境形成了妻妻芳草與參天古柏相映生輝的壯美景觀。
天壇公園現有面積為205萬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壇、圜丘壇、齋宮、神樂署四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 600余間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天壇還有九龍柏、七星石、甘泉井、望燈、孀柴爐飛瘁坎等古跡。天壇公園有各種樹木6萬多株,更有3500多株古松柏、古槐綠地面積達163萬平方米,環境森然靜謐,氣氛肅穆莊嚴。巍峨壯美的祈年殿,圣潔崇高的圈丘,優雅莊重的齋宮,都坐落在萬千樹木掩映中,形成獨特的壇廟園林景觀。天壇成為一處集中國古代建筑學、聲學、歷史、天文、音樂、舞蹈等成就于一體的聞名世界的風景名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這樣評價天壇:天壇是建筑和景觀設計之杰作,樸素而鮮明地體現出對世界偉大文明之一。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天壇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天壇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寶貴的科學藝術價值及優美的園林景觀獲得了世人更廣泛的認識和關注。天壇是中國古代皇帝的祭壇,也是中國悠久祭天文化的結晶,其宏偉的建筑、蒼翠的古樹、豐富的文物收藏既記載了中國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記錄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