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石梁飛瀑 泉水叮咚余音繞耳
上品旅游 2014年09月19日 14:02
天臺石梁飛瀑泉水叮咚余音繞耳。行走在路上,為什么令人興奮?新鮮和不斷的變化,可以滿足人們拒絕平淡無奇的心態。走得多了,見得多了,審美疲勞在所難免,比如瀑布,黃河壺口,旅游、游記攻略,旅游景點,好玩嗎,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點景區
行走在路上,為什么令人興奮?新鮮和不斷的變化,可以滿足人們拒絕平淡無奇的心態。走得多了,見得多了,審美疲勞在所難免,比如瀑布,黃河壺口的磅礴、九寨諾日朗的大氣、云臺飛瀑的頎長......,都見識過,再見瀑布,照理心上只會起些小波瀾,不會有飛瀉而下的跌宕了。

對我來說,同類景色,只有加入參照物之類的新鮮元素,才可能把我從經驗主義的怪圈中解救出來。天臺石梁飛瀑,就是這么一處足以重塑觀感的所在。也不知是不是豐水期,反正,在天臺山里轉悠的日子,泉水叮咚聲貌似就沒從耳畔離開過,清晰、清脆得讓人充滿活力,就像聆聽古笙擊打后的振奮。

從下方廣寺旁的小徑下到開闊處,耳邊早已不是怯怯的叮咚聲,而被轟鳴聲替代。抬頭望去,見兩側陡峭的山脊間,突然橫亙出一條巨石,恰如房梁般架在峭壁上,很神奇。眼前的景象,讓我想起了張家界的“天生橋”,同樣的“一橋飛架”,都“視天塹如無物”,何其霸氣乃爾!

然而,那些“天生橋”之類的景觀,霸氣之外,更多的是險峻;我曾跳到張家界天生橋上,雖然寬度足夠容納,但心底的恐懼導致的腿軟等連鎖反應,還是讓我記憶猶新。 “石梁飛瀑”則又不同,這里有水!水流則生靈動,何況是跌宕奔瀉而下的飛瀑!源源不斷的“珠玉”從石梁下飛濺而過,沒有絲毫的猶豫,那當然,他們默契的配合,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一位工作在外的天臺籍朋友在微信中說:我好些年沒到過那兒了,你拍些石梁照片發給我吧。故土情深,見著照片,見著家鄉的標志性風貌,朋友應該會有所感觸吧,或者甚至含著幾多唏噓?
001l5E2sgy6LIRzi7txc3&690石代表剛,水代表柔,好一處“剛柔相濟”的所在,白居易當年,應是月明時來此,用他慣有的簡排語句寫道“天臺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看似平實,卻道盡絕配之妙。還有古寺。你見了嗎?石梁一側那大片的明黃,那是中方廣寺。寺廟還分了上中下,只是地勢高低,無所謂地位高下,也屬新奇,有點類似五臺山的南山寺,寺中有寺,整體中“各自為政”。
(圖文來自 新浪博客 游笑天)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