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藝術之旅 天鵝不死》摘要: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孕育出芭蕾舞這種藝術奇葩,芭蕾舞不是俄羅斯人的發明,卻在俄羅斯發揚光大。莫斯科人會為了能看想要看的芭蕾舞,不惜重金和花費很長的時間排隊去購買一張位置上佳的票。在這里,大概不存在沒有看過芭蕾舞的莫斯科人。,旅游、游記攻略,旅游景點,好玩嗎,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點景區
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孕育出芭蕾舞這種藝術奇葩,芭蕾舞不是俄羅斯人的發明,卻在俄羅斯發揚光大。莫斯科人會為了能看想要看的芭蕾舞,不惜重金和花費很長的時間排隊去購買一張位置上佳的票。在這里,大概不存在沒有看過芭蕾舞的莫斯科人。

莫斯科人會為了能看想要看的芭蕾舞,不惜重金和花費很長的時間排隊去購買一張位置上佳的票。在這里,大概不存在沒有看過芭蕾舞的莫斯科人。
芭蕾舞不是俄羅斯人的發明,卻在俄羅斯發揚光大。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孕育出芭蕾舞這種藝術奇葩,從一開始就是貴族和社會上層人世的寵兒,法國路易十四對這種藝術最為癡迷,為此他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舞蹈學校,并自己親自參加演出,并在重要劇目中擔任主角達26場之多,他對芭蕾舞規則和審美標準的影響一直存續。然而從意大利到巴黎,再到其他歐洲各國,芭蕾藝術卻從來沒有像在俄羅斯這樣,得到如此推崇和厚愛,正是在這塊冰雪國度,芭蕾向世人敞開心扉,綻放出火熱的花,結出豐碩之果,就像高爾基筆下丹柯高舉著的那顆燃燒的心,引導著人民走出陰霾和迷惘。

歷史和人類文明證明,不被大眾喜歡的藝術,不會有永恒的生命,也不會走向輝煌,沒有天才的藝術,這樣的藝術也不會有靈魂,也不會有成長壯大。柴可夫斯基,就是這樣的一位天才。他創作的《天鵝湖》常演不衰,是最受歡迎的芭蕾舞劇。俄羅斯的朋友告訴我,國家大劇院是藝術的圣殿,對于芭蕾舞者來說,是夢寐以求的舞臺,如果能在大劇院里表演《天鵝湖》,那簡直是一種終極夢想。所以,去看一場《天鵝湖》,勢在必行。
巧的是,當地的朋友邀請我觀賞的正是《天鵝湖》。這張票得來不易,在莫斯科,芭蕾票都需要提前多日排隊預訂,所謂一票難求。我們約定5點半在革命廣場見面,因為過于興奮到得早,只能在廣場上閑看風景。視線穿過革命廣場邊的馬路,對面就是劇院廣場和劇院,那邊人流涌動,劇院廣場上早有人圍著噴泉坐成一圈,不時能聽到一兩句熟悉的唱詞。夏季的莫斯科黃昏到晚上10點以后才會退卻。沐浴著初夏的晚霞,莫斯科人享受著開演之前的閑靜。

正在被大劇院的廊頂的希臘女神雕塑吸引時,朋友來了。服務員引導我們爬上二樓,我才明白這不是我見過的俄羅斯劇院,雖然莫斯科的劇院一般都很華麗和古典,但是整體風格似乎都大同小異,其中重要的就是羅馬浮雕花邊加蘇聯共產主義元素,而眼前金碧輝煌的大廳令人眩暈,五層的觀看席,如坐云端,燈光下照耀著金色浮雕的墻壁,棗紅的帷幕鑲嵌著金色的團花草帶。來不及多看,燈光暗下,劇已開演。本次的音樂指揮瓦萊利·格力耶夫已經在掌聲中走上指揮臺。
隨著一曲極具柔情的雙簧管抒情序曲開啟,頓時清除了腦海中的一切雜念,臺上的舞陣中,年輕男女簇擁著王子,歡跳著,又似乎歌唱著,或一字排開,男女對舞,或手拉手連成一圈,或成雙成對各展舞姿,小丑的一段單腳旋轉極具功底和技巧,王子高挑的身段、柔和的舞姿,動作平和,彰顯高貴和清純含蓄。第二幕白色天鵝隨著背景畫面中的一群天鵝從湖面游過出現在舞臺上,柔和的步子小心地從角落移入中央,似乎在試探環境是否安全,含蓄而羞澀,直到看到王子的出現,才受驚似地快速以碎步滑開,但是王子的善意借著柔情的舞步表達,兩人終于彼此欽慕,但正當柔情處,卻又被魔鬼的到來打斷。一波三折,王子和天鵝公主終于定下愛的誓言。第三幕最精彩的是黑天鵝的妖艷嫵媚舞姿,和白天鵝的身影在帷幕上激憤絕望的拍動,將劇情推向高潮。到了第四幕曙光的出現,最終王子戰勝了魔鬼,愛情勝利。然而結果對于初觀此劇的我似乎并不是很重要,那種舞步和線條所表達出的微妙、含蓄,出神入化,任何言語都是多余。
Tips

幾個世紀以來莫斯科人一直有迷戀芭蕾的傳統,所以幾乎隨時可以找到有表演芭蕾場次的劇院,各大劇院幾乎每周有一場芭蕾舞劇上演,像國家大劇院每月就不少于10場芭蕾舞。
推薦劇目:除了經典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胡桃夾子》《黑桃皇后》《睡美人》外,還有《葉甫根尼·奧涅金》《哈姆雷特》《斯巴達克》《安娜·卡列尼娜》《海鷗》《羅密歐與朱麗葉》等等都是這些劇院固定長期表演的經典劇目。
訂票:所有的票一般都可以通過票務網站和劇院售票處提前預購,或到地鐵站外的劇票亭進行訂購,但除了好的貴賓或大廳的位置緊張外,普通的席位往往臨時到劇院購買,也能隨時購得。
注意事項:芭蕾舞是一種極具高雅的藝術,一般如果訂購的是VIP席位,一定要著整潔的正裝出席,但選擇普通席位的觀眾,只要穿著整潔,觀瞻舒服也就可以了。

最冰冷的土地,卻誕生出最火熱浪漫的藝術。這些藝術在莫斯科街頭巷尾避無可避,走上幾步就能遇到。繆斯在這里駐足不去,只因為此地有她的忠實子民,世世代代不曾終止對她的膜拜和熱愛。 革命廣場地鐵站。在拱門的壁槽內放著青銅制的革命者形象—工人、農民、士兵和水手以及“新世界”的代表者—集體農莊莊員、工人和學生。他們代表著輝煌的過去和國家光明的未來.
革命廣場地鐵站。在拱門的壁槽內放著青銅制的革命者形象—工人、農民、士兵和水手以及“新世界”的代表者—集體農莊莊員、工人和學生。他們代表著輝煌的過去和國家光明的未來。
如果說俄羅斯是一個懂得藝術享受的民族,那么莫斯科人就是會為藝術瘋狂的俄羅斯人。他們表現自己對藝術摯愛的途徑之一,便是以各種方式表達對曾經居住在這里的名人的熱愛和懷念。他們喜歡塑造名人的雕像,并把這些雕像安放在街頭、廣場、公園、綠地。這一座座雕像各具特色,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地描繪出各種人物的典型形象。

馬涅什廣場上,一代名將朱可夫元帥騎著駿馬,威風凜凜;列寧圖書館門前,陀思妥耶夫斯基注視著莘莘學子,目光凝重;普希金廣場上,普希金凝神思考,回憶往昔的光榮與偉大;莫斯科河畔,畫家列賓手持畫筆,構思著下一幅新作;加加林廣場上,加加林高高在上,傲視蒼穹。
他們的身后,是一個個形象各異,特色分明和異彩紛繁的教堂和博物館。深具古羅馬或拜占庭風格的雄健鋼骨,或是斯拉夫民族特色的樸素和淡雅,要么就是東西方文化藝術交融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俄羅斯風格,最典型的就是紅場上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路過的時候我總會久久瞻仰一番,每次看到都像初見那樣充滿神秘的美。當地人告訴我,莫斯科市區有超過500座的教堂,每座教堂都是神圣的藝術殿堂。

在這些教堂和博物館之間穿梭,我得以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地鐵站中停留,每一個片刻又會遭遇一次藝術的沖擊和享受。地鐵是莫斯科交通的心臟,然而它的價值遠遠超出了交通工具本身,它的美,當得起一座地下博物館的稱號。坐地鐵對每一名莫斯科人來說都是種享受。我住在郊外的小城米基希,每次要坐電力火車40分鐘到達莫斯科,終點就是地鐵共青團站,俄語是“剛桑莫力斯卡婭”,像少女的名字,朗朗上口。這是莫斯科最美麗的地鐵站之一。鵝黃色的穹頂上有精美的馬賽克貼花和銅雕壁畫,古典而氣派,兩排漢白玉廊柱上雕刻著精美的巴洛克柱頭,穩重而典雅,壁畫和貼花雖然主題都是共產主義和革命、人類自由和戰斗之內的老生常談,也許現在有些人不喜歡,但那些獨具特色和天才型的藝術創造力,至今仍然用那火熱的顏色和無以言表的深邃感染力,忠實地記錄著那個激情時代。
72座劇院,109家電影院,31個音樂廳,78家博物館、142個展覽館,莫斯科的芭蕾、戲劇、馬戲和數以萬計的藝術藏品在這些屋檐下得以棲居。隨便問一個莫斯科人,他都能如數家珍般地說出一串俄羅斯藝術大師的名字和作品,諸如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睡美人》及歌劇《葉夫蓋尼·奧涅金》,格林卡的歌劇《伊萬·蘇薩寧》和舞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舞蹈家烏蘭諾娃、普利謝茨卡姬、瑪克西姆娃……這些作品滋養了繆斯最忠實的子民,也培育出更精彩輝煌的作品。
意大利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