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前,有一座震驚世界的建筑,這便是著名的盧浮宮玻璃金字塔。盧浮宮金字塔實為盧浮宮博物館入口,是由美籍華裔建造師貝聿銘設計建造,其豐富的現代藝術內涵和現代科學技術嘗試,為這座城市甚至國家都增添了新的耀眼的光彩。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簡介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高21米,底寬30米,聳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個側面由673塊菱形玻璃拼組而成,總平面面積約有2000平方米。金字塔塔身總重量為200噸,其中玻璃凈重105噸,金屬支架僅有95噸。換言之,支架的負荷超過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們認為,這座玻璃金字塔不僅是體現現代藝術風格的佳作,也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獨特嘗試。
在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東三面還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點綴,與七個三角形噴水池匯成平面與立體幾何圖形的奇特美景,被稱為“盧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作用
玻璃金字塔是世界最古老、最大的盧浮宮博物館新的入口處,游客從金字塔進入可以讓參觀線路顯得更為合理。在這里,游客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歡的展廳,而不必像過去那樣去一個展廳而要穿過其他幾個展廳,有時甚至要繞行七八百米。
一個現代的博物館,后勤服務設施一般占總面積的一半。過去盧浮宮博物館只有20%的面積用于后勤。而有了這座玻璃金字塔,博物館便有了足夠的服務空間,包括接待大廳、辦公室、貯藏室以及售票處、郵局、小賣部、更衣室、休息室等,盧浮宮博物館的服務功能因此而更加齊全。
盧浮宮金字塔設計歷史
八十年代初,法國總統密特朗決定改建世界著名藝術寶庫盧浮宮。為此,法國政府廣泛征求設計方案,并由15個聲譽卓著的博物館館長從無數法國及其它國家著名建筑師的應征設計方案遴選。結果,有十三位館長選擇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
貝聿銘的設計用現代建筑材料在盧浮宮的拿破侖庭院內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經公布,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但是密特朗總統力排眾議,并以國賓的禮遇將貝聿銘請到巴黎,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義經典作品盧浮宮設計新的擴建。法國人對貝聿銘要在盧浮宮的院子里建造一個玻璃金字塔的設想,表現了空前的反對。
人們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跡變成藝術大市場,而貝聿銘卻希望“讓人類最杰出的作品給最多的人來欣賞”。他相信一座透明金字塔可以通過反映周圍那座建筑物褐色的石頭而對舊皇宮沉重的存在表示足夠的敬意。因此,他不惜在盧浮宮前建造了一個足尺模型,邀請6萬巴黎人前往參觀投票表示意見。結果,大部分人轉變了原先的文化習慣,同意了這個“為活人建造”的玻璃金字塔設計。
推薦:盧浮宮門票、盧浮宮簡介
法國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