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春三月,春花爛漫。龍泉的桃花節、新津的梨花節、彭州的田園賞花節、青白江的櫻花節……各地花節在這個春天里競相爭艷。對許多地方而言,花節已不再僅僅是吸引游客踏青游玩的促銷手段,也不再僅僅是為農民增收拓寬的渠道,如今年花節已經是政府搭臺、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融旅游、經貿、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活動,是城市的一張名牌,是提升城市形象、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要在各地層出不窮的花節中獨樹一幟,既要依托于政府的積極引導、鼓勵與扶持;又要注重從根源上調動農民的參與熱情,還要打造自己獨特的品牌,以市場化的創新機制,保持節會的長盛不衰。
?
桃花會增添了新的元素——西蜀相親節
綿陽老龍山:人面桃花相映紅
□鄒俊川 本報記者 蔣君芳
??????? 3月18日,綿陽市“第十一屆老龍山桃花會暨第四屆西蜀相親節”將拉開大幕。這幾天,游仙區商務和文化旅游局局長宋波忙得不可開交。“桃花會從2001年開始,現在已經聲名在外,我正在和幾家企業商談贊助事宜,希望能夠把桃花節做大做強。”接受記者采訪時,宋波的手機響個不停,“如今,各地大打‘花’牌,如何讓站在花節背后的農家樂在下一輪發展中搶占先機,成為各相關部門亟待解決的一道難題。”宋波表示。
?
挖掘文化
“桃花會”+“相親節”
2008年,老龍山的桃花會增添了新的元素——西蜀相親節。“剛開始辦那幾年,各地的花節還沒現在這么多。”如何在眾多花節中脫穎而出?
?????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首崔護的詩點醒了宋波:“借桃花舉辦相親節。”
?????? 2008年,搭乘“桃花會”的順風車,第一屆西蜀相親節舉辦。桃花會上不但可以賞桃花,還可以來尋找自己的感情歸宿,別出心裁的創意吸引了很多游客。
??????? 而今年的“桃花會”上,除了傳統的相親和文藝表演外,游仙區還推出了商貿展銷會、婚博會等活動,提供婚紗攝影、婚慶策劃、婚禮用車等結婚一條龍服務,不斷挖掘桃花會上的經濟潛力。
?????? 今年,主辦方還大打“文化牌”,準備邀請知名書畫家,在老龍山舉行書畫論壇和交流,并將開展“魅力游仙”征文比賽,主辦方將對參評作品進行評獎。
?
形成特色
?開展攀巖、農時體驗等活動
3月10日傍晚,記者走進游仙區老龍山巴適山莊,老板娘唐素瓊正忙著招呼客人,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著蒙蒙細雨,在山莊的院壩里,還是停著幾輛掛外地牌照的小車。“今天的生意不算啥,三·八節那天,這里幾乎爆棚,一共接待了700多客人。”唐素瓊喜上眉梢地算著賬:一個客人平均消費50元,當天的毛收入達35000多。“再過幾天,桃花會要開了,我們又可以大賺一把。”唐素瓊樂呵呵地說。
??????? 老龍山是綿陽近郊農家樂的發源地之一,如今已是省內8個國家休閑農業旅游示范點之一。近年來,在涪城區的
龍門鎮、吳家鎮、豐谷鎮等近郊鄉鎮,也發展起了一批農家樂,這給唐素瓊造成不小的壓力。
????? “我們經常去涪城區考察農家樂的菜品和裝修,發現我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唐素瓊說,不管壓力多大,我們必須創新,開發出更多的菜品和活動項目。
??????? 記者注意到,在巴適山莊的山背后,一座球類運動館已經建成,客人可以就近健身,這為山莊招來了不少年輕客人。
??????? 對于開發休閑健身運動,喜來
樂山莊的老板李庭園膽子更大:開展攀巖、農時體驗等活動。“我們必須形成自身的特色。”李庭園對農家樂的定位十分清晰。
??????? 李庭園說,目前的農家樂的收入只有餐飲,他很想建鄉村酒店。李庭園分析道,老龍山地處城市近郊,綠化、空氣、環境等都不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城里人想在周末時遠離都市的塵囂,去享受郊外田園生活的恬靜。
????? “桃花會把游客吸引了過來,除了吃個飯、打打牌、喝喝茶外,還要把他們留下來住。”李庭園說。
?
麥苗堆綠菜花黃
本報訊 (記者 張守帥 文/圖)上萬畝油菜花、爭奇斗艷的李花、桃花、梨花、杏花,彭州葛仙山鎮已是花的海洋。4月底前,彭州將在此舉辦田園賞花節,展示現代田園風光、鄉村特色旅游和淺丘高效生態觀光產業。這是記者3月12日從彭州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 據悉,按照彭州“四二一一”發展戰略,淺丘高效生態觀光帶,主要包括葛仙山、丹景山等8個淺丘鎮,重點建設萬畝花山、萬畝獼猴桃、萬畝荷塘、特色農莊和高端度假產品,形成田城相融、園林相連、山水相依、花果相續的田園牧歌圖景,把彭州打造成為
成都一小時黃金旅游圈的都市休閑養生、運動體驗的最佳目的地。在為期兩月的賞花節期間,將舉辦鄉村大看臺、自行車花山環游比賽、書畫攝影比賽、特色產品展銷等活動。
??????? 從1986年到2011年,龍泉桃花節已連續舉辦24屆——
?
□本報記者 陳碧紅 實習生 王序
?? 從桃花會到桃花節,再升級擴大到如今的國際桃花節,以花搭臺的
成都桃花節24年來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 近年來,政府平均每年的財政投入為200余萬元,卻成功撬動了近千萬的社會資金加入,蛋糕越做越大,而政府投入越來越少。
?????? 在節慶扎堆到令人眼花繚亂的今天,成都桃花節依然能成功吸引大批游客商家紛至沓來,并帶動區域經濟強勁發展,訣竅到底在哪里?
?贏在辦節理念定位準確
“龍泉驛舉辦桃花節的一個永恒主題,就是以花為媒,促進發展,并不是簡單的為節慶而節慶。”說起龍泉桃花節如何一步步由小變大、由弱變強,龍泉驛旅游局副局長謝禮庚心里,有一條非常清晰的線路。
??????? 成都龍泉驛區種有桃樹22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種植桃樹面積最大的地區。但從一開始,龍泉驛也并沒有這么大的種植規模。龍泉驛是成都平原地區典型的農業大區,當初以糧食種植為主。謝禮庚回憶說,隨著聯產責任承包制的實施,龍泉驛的第一次產業從種糧到經濟作物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同時也開始考慮如何推動工業經濟。“雖然要向工業轉變,但當時的龍泉驛幾乎看不到一個投資者。”如何招來客商,龍泉驛開始思索著當地有哪些現有資源可以利用。
???? “以花為媒、廣交朋友、促進開發、繁榮經濟”,龍泉山下,滿山遍野的桃花讓龍泉驛的領導者們看到了希望。和不少有著旅游文化資源的地區一樣,龍泉驛也想到了讓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道路。1987年,龍泉驛區舉辦首屆桃花會,其農業生態旅游便從此開始。當時所確定的核心是,今后無論怎樣借助桃花發展旅游業,都必須始終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密切聯系起來。“龍泉驛辦桃花節的初衷和所堅持的理念,就是脫貧致富,這和眼下不少地方以花辦節的核心觀念有所區別。”
?
贏在提檔升級市場化運作
1999年,龍泉將“桃花會”更名為“桃花節”,2001年8月,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桃花節為國際桃花節。為此,龍泉連續舉辦了15屆的區域性盛會開始走出盆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從桃花會到桃花節,名字的變更背后,是龍泉驛桃花節提高檔次、擴大規模的首要因素。“和很多地方不同,我們每辦一次桃花節,都始終把文化、經濟、群眾致富、市政基礎設施配套、現代服務業、現代物流等社會的方方面面考慮進去,辦一次節,必然就會讓龍泉驛的社會生活水平向前推進一步。”
??????? 在當今各種節慶活動中,大多以花為節的活動模式都是政府搭臺唱戲,扮演著主體地位的角色。而龍泉驛早已逐漸朝著市場化邁進,并朝著品牌化努力,角色已由政府主導轉變為政府引導。“在本屆桃花節中,我們僅投入了200余萬元,但是已經成功撬動近千萬元的社會資金參與到活動當中來。”謝禮庚透露說,在本屆桃花節中,各項主題活動均采取市場化操作,“我們只投入幾十萬資金,但商家們卻心甘情愿投入幾百萬的活動經費。有人氣、有平臺,哪里還會擔心沒有客商主動上門來呢?”
??????? 更為關鍵的是,在每一屆桃花節中,龍泉驛還邀請了國內外各界人士和企業參加活動,并將重大項目簽約儀式、開工儀式統一安排到節慶期間集中舉行,達到全面展示包括現代產業發展、統籌城鄉改革、擴大開放合作、富民惠民安民、城鄉環境整治等各個方面的目的。“即便商家不投錢,但是也能從中找到新的商機,這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紛紛前來參加桃花節的重要原因。”
?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