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是積雪生成的,那么雪花又是怎樣變成冰川呢?
???????? 原始形態的結晶雪花,在地面熱力和自身壓力作用下,重新結晶變成顆粒狀的粒雪.繼而細粒雪經過合并再結晶逐漸變成中粒、粗粒雪。底層的粒雪在上層粒雪的壓力下,發生緩慢沉降壓實,進一步重結晶而變成粒冰。在粒雪變成粒冰的過程中,融化的水沿粒雪顆粒間的空隙下滲,將底部的粒雪凍結起來,使原先存在于顆粒間的空氣被封閉而成為氣泡。粒冰含氣泡較多,氣泡的體積也較大,看起來顏色泛白,故有“白冰”之稱。粒冰繼續受壓的結果,排除一部分氣泡,并使留在冰中的氣泡壓縮得很小,逐漸變成帶藍色的塊冰----冰川冰,塊冰在重力作用下發生移動而形成冰川。雪花?粒雪?粒冰?塊冰的過程,在冰川學上叫作“成冰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積雪要經過一系列的重結晶變質作用,最后變成冰川冰。這是冰川冰與水冰不同的地方。這個過程非常緩慢,一般需要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冰川冰的年齡越老,冰體越顯得清澈燦爛。只要注意觀察,在海螺溝冰川上可以很容易區分白冰和含扁平氣泡泛藍色的冰川冰。
冰川形成還必須具備一個條件,就是積雪區的高度超過雪線。雪線是每年降雪剛好當年融化完的海拔高度,又稱為固態降水的零平衡線。一個地區如果沒有超過雪線,就不可能有冰川。??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