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談山西訪古之旅(一)
中國有很多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zhèn),山西自不必說。與江南、西南的那些古鎮(zhèn)不同,靈石靜升鎮(zhèn),介休張壁,臨縣磧口鎮(zhèn)都有晉文化代表性。都說山西好風光,其實放在全國,風光只能一般。要說山西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全國也不算牛耳。但要說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等全國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可是首屈一指。人文薈萃,太行山之西無數(shù)歷史文化遺存,應為全國之首。早有夙愿,走遍山西,但時間,機緣,交通總是差點什么,只好一次去一片地方,長時間積累下來山西游玩過的地方也不少了。五臺山,晉祠,應縣木塔,云岡石窟,北岳恒山,懸空寺,平遙古城,中鎮(zhèn)霍山,喬家大院等旅游熱點因去過這次不再訪問。
山西訪古之磧口
黃河上有激流淺灘,面積大的暗礁淺灘叫磧,呂梁臨縣與陜西吳堡縣隔河相望,黃河里有“大同磧”,號稱黃河第二磧,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難以通行,磧口遂成為黃河北干流上水運航道的中轉站,并由此而得名。磧口古鎮(zhèn)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因是渡口,做過軍事要沖,也是商賈繁榮之地,如同黑龍廟山門上鑲嵌石刻對聯(lián)“物阜民豐小都會,河聲岳色大文章”,民國以后衰落,畢竟輝煌了兩千年。現(xiàn)在看到的雖然破破爛爛卻是明清建筑。
臥虎山上的黑龍廟是磧口的標志性建筑,建于明代。廟里有個戲臺,戲樓下有門洞三個,聲音從洞中傳出,黃河對面的陜西村莊也能聽清戲文,故有“山西唱戲陜西聽”之說。“前街”街面的房子都造高臺基,叫高圪臺,很有特色,說是防洪的。“后街”老店鋪、老字號、老房子上有明清風格的磚雕、木雕、石刻,古老的黃河卵石鋪成了街面,古老的磚瓦構筑成了房舍,雖然古老陳舊,但若想到到處是文化,遍地見藝術就不覺得難看,也不覺得破爛了。當然這都是吃飽了閑逛的旅游人的感受。
在磧口也能突出感覺到旅游業(yè)強大的破壞性,各類商店及現(xiàn)代裝修材料導致建筑用途的改變和傳統(tǒng)風貌的消退。不斷膨脹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千篇一律,旅游商品的泛濫以及“人人皆商”侵蝕著古鎮(zhèn)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氛圍。
臥虎山下曲曲折折的多拱窯洞,石板路,高圪臺,房檐連著房檐,店鋪挨著店鋪。臥虎山上遠望,奔騰不息的萬里黃河,山巒起伏的黃土高原,山川氣象,人間滄桑,念天地之悠悠,發(fā)思古之幽情,好一個磧口!
山西訪古之汾陽太符觀
汾陽杏花村,名氣大得很。杏花村汾酒是名酒。唐代詩人杜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由于杏花村和酒聯(lián)系在一起,長期以來人們真的以為杏花村酒就是牧童遙指那個地方生產的,正打歪著。其實,唐詩中“薄煙楊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干楊柳渡,山熱杏花村”、“晚風楊葉社,寒食杏花村”,宋詞中“酒旗漁市,冷落杏花村”、“羅浮夢覺,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均泛指杏花盛開的村莊。所以《四庫全書•杏花村志》中點明:“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句,蓋泛言風景之詞,必以一村以實之,則話句反為滯相矣!”
此番到汾陽還真就不是觀光杏花村,而是造訪杏花村的太符觀。太符觀有古代建筑藝術典范之稱,其建筑群體和彩塑、懸塑、壁畫、碑碣是中國古代杰出的藝術作品,雖歷經(jīng)風雨,仍煥發(fā)絢麗光彩,在山西宗教建筑中占具重要地位。
太符觀山門是少見的牌坊式山門,七檐四柱三門,頂為拱形,專業(yè)術語叫懸山造。古代的門釘,一般大多數(shù)為半圓凸起的銅釘,一排門釘?shù)臄?shù)量為奇,按等級最多9個,比如故宮門上的門釘就是一排9個,而太符觀大殿的門釘是鐵鑄的,造型為奇特的金瓜狀,一排10個。
東配殿為圣母殿,殿內神壇及兩山墻下供奉彩塑35尊。后壁及兩山面墻上繪有“燕樂圖”壁畫,描繪圣母宮中生活場面。兩山墻壁滿布懸塑,為圣母“出行”與“回宮”場景。西配殿為五岳殿,殿內神壇塑五岳四瀆神像,兩側山墻上方塑“五岳巡幸”和“四瀆出行”懸塑。懸塑是一種雕塑和繪畫相結合的藝術方式,形式少見,山西卻不少見,比如平遙鎮(zhèn)國寺和雙林寺。
誰都不知道太符觀的始建年代,但主殿昊天玉皇上帝殿是金代的,照壁、牌樓、倒座戲臺(下層為山門)、關帝廟、二郎殿、;東西配殿說是明代所建。可能是最近一次修葺年代久遠吧,太符觀更像古廟,古建筑感覺跟鎮(zhèn)國寺有一拼。
山西訪古之柳林香嚴寺
呂梁山西麓,柳林孟門乃藺氏發(fā)源地、藺相如祖地。柳林縣城內有香嚴寺。據(jù)說始建于唐貞觀年間。金、元、明、清及民國年間均有修葺。現(xiàn)存大雄寶殿為金代建筑,天王殿、毗盧殿、十王殿、伽藍殿、東西配殿等七座建筑為元代所建。余皆明代所建。
大雄寶殿的佛龕臺雕刻有龍鳳、人物、花鳥等各種圖案,其雕刻技藝是中國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保存完整的磚雕藝術珍品。
山西訪古之山西道教廟
山西洪洞縣東北17公里霍山南麓有左傍霍山、面臨泉源、坐北朝南的水神廟,廟寺記載,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元時大地震毀壞,明清兩代重修。
與山西眾多古跡一樣廟里到處都是寶貝,這廟主要是元代壁畫,其中賣魚圖是少見的民生畫作,構圖嚴謹,色彩純樸,人物生動,筆法細膩。
山西訪古之汾陽圣母廟壁畫
汾陽山西汾陽市城西北田村有圣母廟,因明代壁畫出名。壁畫工筆重彩,場面壯闊,人物眾多,豐富多變的線條完美地勾畫人物形象、服飾,人物的造型、勾線、設色都有高度的藝術技巧,是研究美術發(fā)展史的寶貴實物資料。
山西訪古之渠家大院
渠家大院在祁縣東大街,三百年歷史。據(jù)說當年發(fā)達時,渠家在祁縣古城東半城建有十幾個大院,千余間房屋,占地三萬多平方米,人稱“渠半城”。喜歡建筑的必須了解山西大院,喜歡中國文化的也必須研究山西大院的文化內涵,而渠家大院具有一定代表性。
渠家大院建筑特色是石雕欄桿、五進穿堂、牌樓、戲臺。與其他山西大院共同點是土財主有文化。“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慎言語節(jié)飲食,蓄道德能文章”、“墨翻衫袖吾方醉,腹有詩書氣自華”等,其書法、雕刻、質材造型等都具有相當?shù)膶徝纼r值。
有錢真好。有錢可以有文化,可以當官,那時候的晉商都這路子。不過錢是吃苦受累一點一滴積攢的而不是發(fā)橫財,打家劫舍。這渠家大院雕梁畫棟間蘊藏了中國式故事,門窗、牌坊、各種石雕、磚雕、木雕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文化和審美情趣。像一蔓千枝(多子多福)、和合二仙、三星高照、四獅護欄(事事時時如意)、五福捧壽、鹿鶴同春、七巧回文、八仙過海、八駿九獅等等,都是有說頭的,現(xiàn)在的建筑已經(jīng)見不到了。
渠家五進院的每一扇門額上,都雕刻修身養(yǎng)性的警言,如樂天倫、德星朗耀、學吃虧、善為寶、慎儉德等等。其中學吃虧看似笨拙、俏皮,實乃人生學問,也是一種智慧。
戲臺柱上的楹聯(lián)“些小戲臺可家可國可天下,尋常人物為將為相為帝君”,說的何嘗不是博客、人心。
山西訪古之鎮(zhèn)國寺
作為世界遺產的平遙由一城二寺組成,其實平遙商化,仿古成風,見到的都是假東東,而彩塑雙林寺和古建筑鎮(zhèn)國寺才是核心。
今天的鎮(zhèn)國寺沒有游客,不知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游客興趣點都在“古城”而忽視真正的珍寶二寺。
鎮(zhèn)國寺精華在萬佛殿,五代建筑,僅次于五臺縣的南禪、佛光二寺,與其說是佛家寺院不如說是古建筑珍藏。
接受了雙林寺禁止拍照的經(jīng)驗教訓,這次到鎮(zhèn)國寺先與工作人員套近乎,反正也沒有其他游客,拿出家鄉(xiāng)特產大連魚片與之共享,言談甚歡。四位工作人員推舉一位為我導游,于是有了以下難得一見的照片,鎮(zhèn)國寺詳情介紹網(wǎng)上有,不復述。
山西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